5月11日下午,常州地方志办公室与现代快报(常州)小记者工作室的“江南燕·小记者百馆行”组织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50余名学生走进常州史志馆联盟馆成员单位——常州百年工商档案馆和大运河记忆馆,通过沉浸式触摸家乡历史文脉,感悟民族工商业的奋进基因与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这场融合历史寻访、文化传承与生态教育的实践课堂,以“行走”激活思政育人的生命力,让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常州百年工商档案馆以时间轴形式展现了常州从民族工业起步到现代产业崛起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呈现了“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纺织巨子刘国钧等先辈的创业故事,以及常州在纺织、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同学们围在展柜前,聆听常州厚生制造机器厂如何发展为常州柴油机厂的故事,感受老一辈工人的匠心精神。馆内还原的西仓桥漕运场景、纺织机械实物展示等,更让学生们直观体会到运河对常州工商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常州大运河记忆馆通过五大展区、20余处场景和400余张老照片,将运河文脉具象化。展馆还通过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呈现了大运河在漕运、水利、生态等方面的历史作用。学生们在《常州府运河繁盛图》前驻足,领略明清时期运河商贸的繁荣景象,并通过复刻的民国婚俗场景、双桂坊老街商铺,沉浸式体验运河沿岸的市井生活。
本次活动以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与大运河记忆馆为生动课堂,将历史文脉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深刻诠释了“知史砺行、以文化人”的育人内涵。学生们在触摸民族工业崛起的历史印记中,感悟“敢闯敢创、实业报国”的精神脊梁;在运河千年流淌的文化滋养中,体悟“水城共生、永续发展”的生态智慧。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让家国情怀扎根于乡土记忆,更以历史启示照见未来——新时代青少年当以先辈的开拓精神为炬,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帆,在传承与创新中勇担使命,将个人成长融入家乡建设与国家发展的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