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我里,殆是前缘。九百多年前的一代文豪苏东坡,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爱国爱民爱生活、敢说敢为敢担当,对常州地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为进一步加大东坡文化的研究、阐释、宣传力度,9月29日,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天宁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常州市作家协会、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协办的“毗陵我里”——漫谈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方志大讲堂活动在常州市东坡小学举办,邀请常州专家学者围绕苏东坡与常州的血缘、文缘、情缘和乡缘进行深入探讨。
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省方志馆副馆长沈萌溦,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孙树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谢春林,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柯善学,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田海明,天宁区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韩波,市作家协会主席李怀中等出席活动。
天宁区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韩波在致辞中表示,“出处穷达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吾州”,常州在苏东坡的人生旅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苏东坡为常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足迹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常州紧扣“中吴风雅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深入研究、挖掘、弘扬东坡文化,重构常州东坡文旅IP,东坡魅力风靡龙城。常州将树牢大东坡、大文化理念,强化资源统筹,整体推进东坡文化传承弘扬,让东坡文化“传下来”“活起来”“火起来”,加快走入当代、走进民间、走向世界。
苏东坡第三十代世孙、常州苏东坡纪念馆常务副馆长苏东在访谈中表示,苏东坡一生14次来到或经过常州,两次上表请求定居常州,并最终在常州终老,他的三支血脉在常州地区繁衍生息至今,目前全市仍有几十个以“苏家”两字为名的村、堂、头、巷等地名,为常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和文化财富。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河海大学教授纪玲妹认为,苏东坡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与成就无人可比,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出色成就,一生写下了与常州有关的诗词、散文近200篇,构成了苏东坡文学作品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长赵世平介绍说,苏东坡与常州缘起于琼林宴上的“鸡黍之约”,结缘于在常州宜兴县(北宋时期,常州辖晋陵、武进、宜兴、无锡、江阴五县)买田定居,终老于常州顾塘桥孙氏馆,实现了他“缘在东南”的夙愿。
常州作家吴振宇结合其新书《乡归——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之毗陵我里》,从喜欢常州、与常州的缘分、朝廷政治斗争形势等角度出发,全面阐释了苏东坡把常州作为自己“第二故乡”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实现“毗陵我里”心愿的主客观历程。
常州地方志系统、市苏东坡研究会、市东坡小学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方志江苏”视频号等对活动进行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