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一个长江港口建成
汪旭东 吕洪涛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步伐,满足外贸货物运输需求,江苏港口口岸开放区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地区拓展。常州由于历史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具备独立的出海条件,对外贸易一般需要经过上海或张家港中转。为改变在对外经济联系方面的被动局面,常州提出“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的发展战略,开始规划建设常州自己的港口。
我市第一个长江港口德胜作业区建成(刘克林摄)
1986年,常州开始进行港口工程可行性研究,计划在当时的武进县魏村镇新华村与录安洲(俗称江心洲)之间的夹江畔建设作业区。
常州港德胜作业区一期工程于1990年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于1991年11月3日竣工投运。
作业区码头前沿水深12米,建有1500吨级浮码头1座、连结水陆场地的钢引桥2座,货场总面积2万平方米,并配有2台5吨25米变幅吊机和10台(套)装卸机械,日装卸能力逾2000吨,年吞吐能力达76万吨。在绝大部分水位期,3000吨级以下货驳船可进港装卸作业,是杂货、散货、集装箱装卸中转的理想港口。
常州港德胜作业区成为常武地区第一座3000吨级的长江码头。它的建成,打开了常州通江入海的门户,结束了常武地区没有长江港口的历史。
此后,常州在常州港德胜作业区的基础上强化规划布局,加强建设和运营。2015年,常州港录安洲码头4号泊位运行,成为常州首个可以停泊10万吨级以下货轮的码头。到2019年,常州港货运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成为常州对外开放贸易的重要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