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常州实行市管县体制
华岩 吕洪涛
常州历史悠久。自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废毗陵典农校尉改置毗陵郡之后,常州就长期成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
实行市管县体制后的常州市地图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国民政府废常州府,改为武进县,直属江苏省领导。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后,市、县分治,原武进县县城及近郊农村8个乡镇析出成立常州市。
4月28日,根据上级指示,常州行政区专员公署(简称常州专区)正式建立,常州专区下辖武进、金坛、溧阳、宜兴、无锡(1949年6月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后改属苏南区领导,1952年4月又划归常州专区领导)、江阴6县和常州市,隶属于苏南区行政公署。
195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常州专区撤销,原属常州专区的武进、金坛、溧阳、宜兴4县划归镇江地区,江阴、无锡2县归苏州地区,常州市为省辖市。
1983年,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及部署,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撤销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由市管县的新体制。
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江苏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按照方案,原属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归常州市领导,3月1日起全市正式按新体制运行。这样,常州市就下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和广化(1986年12月广化区撤销)、天宁、钟楼、戚墅堰、郊区5个区。
市管县新体制对常州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前,常州市市区长期局限在戚墅堰至新闸的狭长地带,运河、沪宁铁路并行,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空间。在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在市域范围内,实现市县统一规划建设,以城市为中心、农村为基础、小城镇为纽带,组成城乡一体的经济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体系成为可能。
随着常州市第一个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常州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的正式批准施行,一个“以轻纺、电子为主的中等工业城市”“控制东西、向南北发展”的新常州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