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奋斗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在常州100年 >> 内容
奋斗的故事 |常州第一条“龙”诞生记
发布日期:2021-04-16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第一条“龙”诞生记

赵静静  吕洪涛

常州工业的“一条龙”,最早出现在灯芯绒生产上。

为使常州纺织工业跨上新台阶,1954年,按照“填缺门,补短线,创特色,上水平”要求,常州开始试制灯芯绒,填补国内空白。1958年,常州灯芯绒在全国印染针织品质量评比会上荣获第一,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小批量出口到英国和印度。

当年的常州灯芯绒印染厂车间

灯芯绒的生产工序比较多,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质量。有段时间,一些工厂片面追求产量,各厂之间步调不一致,灯芯绒质量严重下降,出口不能按时履约,导致外商要求退货并索赔。对此,常州市委高度重视,市领导带队到各厂蹲点,调查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

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分散、缺乏专业化、翻改品种困难、质量标准不协调等。在掌握大量情况后,市委提出了灯芯绒要提高产品质量,发展花色品种,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就要走联合起来的道路。

在市委领导下,常州市纺织工业局运用民间舞龙灯的办法,把灯芯绒生产企业组织起来,进行合理分工:把大成一厂改为专门为灯芯绒纺纱的专业厂;把棉织五厂、六厂、七厂、八厂、十一厂改为生产灯芯绒坯布的专业厂,并在坯布品种上进行了分工;把原来分散的十几家割绒厂合并为常州割绒厂;把九丰染厂改为灯芯绒印染厂。这样,纺、织、割、染配套成“龙”。至1961年,灯芯绒“一条龙”生产协作线正式诞生。

灯芯绒“一条龙”一经组成,就显示出优越性。1963年和1961年相比,灯芯绒的一等品入库率从53.4%提高到90.1%,品种从51种增至71种,年产量从1058万米增长到1524万米,年出口量从50万米剧增到236万米。

在经济调整时期,常州灯芯绒、卡其印花双面绒、柴油机、手扶拖拉机等拳头产品形成,但是,常州工业“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低”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生产发展要求。在灯芯绒“一条龙”生产协作线取得成功经验后,市委、市政府选择走“一条龙”协作联合发展工业之路,相继建立了卡其布、花布、手扶拖拉机、化纤、半导体收音机、塑料、玻璃钢等群“龙”共舞格局,为常州工业的起飞提供了条件。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