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第一条柏油马路
李寅初 吕洪涛
常州道路建设历史悠久,第一条柏油马路建成于1959年。当年8月,为迎接十周年国庆,常州对东大街西段、西大街东段以及南大街进行改造,首次在路面加铺贯入式、半贯入式沥青层面。
柏油马路施工场景
这是常州第一次设计并铺设柏油马路,面临时间紧、经验不足、备料不足等困难。全体施工人员全力以赴,确保了这条柏油马路顺利竣工,为常州此后的道路建设积累了经验。
此前,常州城区道路状况不佳。1949年城区道路总长有58.2公里,但可通行机动车的仅8.9公里,而且大多为中心石条、金山石片和全石路面。新中国成立后,常州道路建设加快,至1957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已达65.8公里,道路面积35.1万平方米。许多狭窄小道也拓宽了,可以通行消防车、救护车。
第一条柏油马路对常州意义重大。此后,常州城区道路建设持续加快,至1960年,城区主要街道已由土路、石条路全部改建为可通行机动车的弹石路和级配路。在改建惠民桥时,在县直街弹石面层上浇筑7厘米厚的混凝土,道路结构由低级路面向次高级和高级道路发展。1962年,常州又在县巷、局前街、北后街等处铺筑了1093米长的沥青路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常州城市的发展,市区道路网逐步形成,沥青路逐渐遍布常州,怀德南路、劳动西路等道路升级为混凝土路面。
20世纪90年代,常州市区道路已达336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228公里,形成了以新丰街、和平路和延陵路组成的内十字,以怀德路、劳动路、五角场南路和关河路组成的内环路,以及对外的常澄路、常新路、常溧路、兰陵路、常锡路、常焦路6条放射道路骨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