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史志动态 >> 内容
用影像铭刻乡愁——《常州影像志》获得省地方志特色创新项目奖
发布日期:2021-12-22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编史修志是保存城市历史记忆、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根据常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全力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结合传统文化、老城厢这个平台载体,以“数字”和“影像”手法创新记录反映一个时期特别是随着时代变化即将消失的常州地域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文物景观、地方物产、城市记忆等,以唤起全社会保护文化历史的意识和自觉,把一个立体、形象、鲜活、互动的常州传递给世界。12月20日,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公布“2021年度市县地方志特色创新项目名单”,常州市志办报送的“《常州影像志》铭刻乡愁”项目获全省第二名。

目前,对根植于生活、更体现为具像的历史和生活状态性信息,传统志书记录和反映方式比较单一、单薄,常州市志办积极探索既符合方志部门的要求,又符合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及方志传承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表现手法。立足复兴老城厢所需要提升老城厢的文化味、历史味、参与性的要求,积极探索地方《影像志》的拍摄,或以一位人物、一个非遗项目、或以生活符号、或以一座城门等作为切入点,用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梯次讲述其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或特点、工序和制作、传承代表人等,融入历史感的场景。以每期30分钟电视片形式呈现,揭秘常州传统文化现象或遗存背后的故事。

市志办精心筹划丰富的题材拍摄《常州影像志》,如: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地方节日特有风俗”、反映城市文化积淀的“城市老符号”、技术和艺术高度融合的“非遗项目”、消失于历史洪流中的“老城厢”等等。采取“先易后难,先抢救性拍摄、后资料性拍摄,先抓点、后抓面”的原则,先后拍摄“城市老符号系列片”“常州非遗系列片”“图访老城厢系列片”“名人与前后北岸”等专题:

大麻糕、老澡堂、茶馆等城市老符号,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表现状态和存在形式,折射出一个时代、一种社会环境与生态。城市老符号是常州市民社会的生动体现,也是时代、文化、社会的缩影。

萝卜干、留青竹刻、堆花糕团、常州烙画等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存在于百姓日常生活中,给平淡的日子增添着些许美丽和温婉细腻。这些江南民俗生活的生动载体,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青山门、广化门、德安门等老城厢系列之城门系列,通过图文再现加实地寻访的形式,寻找在史料记载中常州城曾经最有名的城门。利用短视频逐一聚焦那些消失的标志性建筑,再现常州古城曾经的风貌,品味老常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苏东坡与前后北岸等名人与前后北岸系列,前后北岸是常州历史文化街区和文脉所系,自宋代至明清时期,这里走出5位状元,进士更是不计其数,堪称“状元街坊,江南文眼”。

地方影像志的拍摄尝试,在保存历史信息和资料的同时,尽可能接地气为社会和市民接受,也是影像志走向社会的客观要求和现实之路。

《常州影像志》系列,从形式和手段上克服第一媒体文字版志书记述人物不见其人、不闻其声,记述事件不见直观场景的缺憾,让许多即将消逝的城市风貌、民风习俗以立体的多元形式保存和记录,以此抢救保护即将消失的许多城市记忆,而且传承常州文化精髓、实现美美与共、融入日常生活等传播效果,盘活了常州的文化资源,助力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走出去”,走进千家万户,浸润更多心灵。市志办利用自身资源,主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大众的一次实践探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