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常州方志 >> 方志研究 >> 内容
“纺织巨子”刘国钧的创业史与爱国梦
发布日期:2020-11-26  来源:方志江苏  浏览次数:  字号:〖

“纺织巨子”刘国钧的创业史与爱国梦

王振

纺织业一直是国民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在民国时期,江苏有三大纺织企业呈三足鼎立之势,这三家企业分别是常州的大成公司、南通的大生公司、无锡的业勤公司,因为生产的产品质量上乘,并且销售规模非常大,这三家企业号称撑起了当时民国时期中国纺织业的半壁江山。而在这其中,由刘国钧先生创办于常州的大成纺织染公司被经济学家马寅初称为“经济史上的奇迹”。

刘国钧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白手起家,历经风雨,从一个只读了半年私塾的学徒,成长为民族工业巨子,被誉为纺织大王。经过半个世纪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任大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安达公司副总经理兼副董事长,江苏省副省长等职位,既是一代实业巨子,也是一代爱国商人。

弃商从工,打造商业蓝图

刘国钧,1887年4月2日(清光绪十三年三月初九)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靖江县生祠堂,幼时家贫,备尝艰辛,“日食三餐元麦糊,竹床夜卧一张铺”。他从15岁起就背井离乡、闯荡江南,仅用了13年就成为武进奔牛镇首富。后又弃商从工,艰苦创业,先后创办大纶织布厂、广丰布厂、广益布厂、广益染织厂等,收益颇丰。刘国钧于1930年集资创办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这是蜚声海内外的大成企业帝国的开端,从此,他真正踏上了创造纺织工业“罕见奇迹”的征途。以1937年为例,大成公司的纱锭占全国华商纱厂的2%左右;织机占全国华商纱厂的7%左右;印染能力达到日产5000匹,居全国之首,刘国钧逐渐成长为中国纺织工业巨子。

在1930年到1937年的8年时间,大成公司由1个厂发展到4个,1万枚纱锭发展到8万多枚,260台织机发展到2557台,印染能力从零发展到日产5000匹,注册资金从50万元发展到400万元,八年翻了8倍。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曾赞叹道:“像大成这样,八年增长8倍的速度,在民族工商业中实在是一个罕见的奇迹!”

四渡日本,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中国民族棉纺织业在纺、织、印、染领域只经营其中的一个部分,至多是纺、织或印、染联营。染色与印花作为棉纺工业的一部分,比例很小。日本等垄断资本抓住中国民族纺织业这一弱点,压低棉纱、坯布价格,抬高色布价格,来达到扰乱市场,打击中国棉纺业的目的。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纱厂纷纷倒闭,中国民族纺织业处境艰难,风声鹤唳。然而刘国钧的大成却能独树一帜,逆势而上。

刘国钧竭力主张以外商作为竞争对象,尤其是日本。他认为单纯地抵制日货是治标之策,只有做大做强民族工业,才能真正抵制日货。然而,现实制约我们的技术远不如人,装备远不如人,管理还是远不如人,我们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1924年到1935年,刘国钧曾四度赴日本考察,每次回国后均有革新之举。比如,1924年他第一次赴日,发现“日商之优,在于成本低。其要旨是管理注重实效,工序安排科学,节约费用物料。”于是回国后在广益全面推行“筒子纱”工艺,大力引进日本丰田新式自动电动织机,促使广益成为当时常州最先进的现代化布厂。第二次赴日是1931年秋天,创办大成纺织染公司翌年,正是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前后,他被许多工厂拒绝参观,吃了不少“闭门羹”。即使如此,刘国钧仍认识到“染而不织,织而不纺,一遇交通阻碍或市场波动,原料一旦中断,生产势必停顿,只有发展纺织、印染全能企业才能与外商竞争。”于是,他果断将广益染织厂并入大成纺织染公司,发展全能企业。

公而忘私,第一批申请公私合营

1953年9月,刘国钧作为常州民主建国会主委,被中央统战部邀请到中南海,参加党外人士座谈会,讨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中南海的红墙让人倍感神秘与庄严,刘国钧到过北京很多次,却从没想到自己会走进中南海。

刘国钧对于政策与形势尚把握不准,会议一结束,立马就去拜访了他的老友、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黄炎培教了他四个字“与时俱进”,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国钧醍醐灌顶,公私合营定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他心想,我何不顺势而为做个表率呢?

返回常州后,刘国钧马上开始酝酿申请公私合营,为了成为最早一批实行公私合营的人,他穿梭奔波于上海、常州之间,与大成公司每位董事、监事进行磋商。12月15日,青果巷八桂堂,大成公司在此召开董事监事联席会议,一致通过了申请公私合营的议案,随即向常州市人民政府递交了申请。

可是,落实公私合营的路上还有一只“拦路虎”。按政策规定,公私合营时公股的比例不能低于15%,那么政府就需要向大成公司投资250万元,这笔钱需由中央和华东局加拨,否则大成公司的公私合营计划就会推迟甚至落空。在此关键时刻,刘国钧挺身而出,表示不需要国家一分钱投资,用自己的私股与南通大生公司的公股调换,如此一来,公股比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954年6月1日,大成公司正式签订公私合营协议,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刘国钧心潮澎湃、兴奋不已。

知人善任,用人唯贤

“平生学费不盈贯,事业从来仗众扶。”刘国钧晚年写的自传总结诗中把自己事业的成功归结为大家的功劳,既体现了他为人谦逊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出他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

刘国钧最早的一位助手华笃安,资历不高,没有大学文凭,14岁在武进电气厂当学徒,21岁任发电厂主任,因与领导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刘国钧听闻此人,立即要以总稽查的名义下聘。有人建议要考察,刘国钧却对他青眼有加,评价他:“这人只有6年书底,竟能21岁做电厂主任,可见这人的天分;敢于据理与总经理抗争,可见这人的刚直与忠心;辞职后这么多人挽留,可见这人的德性与人缘。”

刘国钧接管大纶久记纱厂后,当时2000多人的工厂没有一位工程师,只有日本纱厂的一位老师傅。公司老厂设备陈旧,棉纱质量不过关,刘国钧满脸愁容、求贤若渴。他读到陆绍云著《纱厂标准工作方法》,拍案叫绝,立即派人寻找、重金聘请此书作者,答应给其年薪5000元,而当时刘国钧本人月薪才240元。

査济民于1933年到大成二厂任技师、染部主任,在厂屡有建树,因自身德才而见爱。他在大成二厂工作期间,深得刘国钧器重,还被送到日本京都染织厂实习深造,在染织方面卓有成就。他后来还成为刘国钧先生的东床快婿,与刘国钧爱女刘璧如结为秦晋之好。

刘国钧看人重在实质,不光看文凭、资历和身份,更看重本人的德识才学,所以才能在身边团结一批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帮助他实现事业的突飞猛进。

大刀阔斧,改革企业管理

刘国钧接管大纶九记纱厂之初,厂内经营腐败、管理不善,实行“工头制”。工头大多为地头蛇,他们封锁技术,操纵工人聘用程序,对改善工厂管理制度、采纳新技术、发展生产都极为不利。刘国钧坚决革除积弊,创新管理制度,提出“必须废除工头把持之恶例,集中进退工人之权利于人事部直接管辖之下。”

刘国钧在生产经营中致力于制造质优价廉的名牌产品。为降低成本,他亲自下车间力抓“三个老虎”,即白老虎(棉花)、花老虎(花色)、黑老虎(煤炭)。为提高质量,他伪装成浆纱工进入英商怡和纺织厂,偷偷观摩学习浆纱技术,被外籍工头发觉,差点遭到毒打。此外,刘国钧致力于打造品牌,《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一书记录的大成纺织染公司使用过的商标多达32种之多,“蝶球”“六鹤纱”“大成蓝”“双兔”“英雄”等品牌在当时市场上颇受欢迎。

刘国钧在管理企业职工方面也颇有建树,提出了“工管工,工教工,工人自治”等崭新理念。他经常对工人说:“我们厂就是个社会,进了厂就要安心工作,要食于斯、居于斯、老于斯、葬于斯。”他在厂内兴办食堂、宿舍、保健站、幼儿园、子弟小学,也为青年工人举办集体婚礼,甚至还建造了一座功德堂,职工去世后可葬于大成出资兴建的大成公墓。虽然当时并不完全从工人角度出发,但这些举措的确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福利水平。

刘国钧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民族实业家,他受张謇“制且未有,抵于何有”“棉铁救国”等思想的影响,弃商从工、创办大成,其出发点就是要振兴民族工业。而他所创造的大成“奇迹”,在当时对苏南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听来都让人啧啧称奇。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