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上午10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做客人民网,以“走进新时代的地方志”为主题进行访谈。
人民网: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地方志可以称为是地方的百科全书,是更全面、系统的一种记载。今天在直播间,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欢迎冀秘书长。
冀祥德: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地方志访谈节目。
人民网:说起地方志,大家都不陌生。知道它是传承中华文明、彰显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如何重视地方志的,能不能先跟我们谈一谈呢?
冀祥德: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独有的传统,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只有中国有方志文化,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其他三大文明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断过,但是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之一。自方志成形以来,历代君王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史志编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方志工作都很重视,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史志工作作出很多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史志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比如,在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首都博物馆的时候,就提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总书记在201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整合全国学术机构和研究队伍,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另外,在其他一些场合的讲话中多次提出要重视史志工作。李克强总理也非常重视史志工作。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有很深的情结,十八大以来他曾三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提出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地方志在新时期的工作定位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新时期地方志工作者的定位。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地方志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地方志和以前相比,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全国地方志工作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人民网:刚才您也提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志受到了高层领导的关注,以及它在新时代中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下,我们又如何用我们的行动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体有什么样的举措呢?
冀祥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部门、各系统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国地方志系统,中指组及其办公室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要学懂、弄通、做实,不摆花架子,不唱高调,要真学、真用,活学、活用,所以,我们按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如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之一。我们就提出,地方志也要改革,地方志不改革,将是路越走越窄,甚至可能会是死路一条。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这样一个国家战略背景要求之下,提出地方志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方面,地方志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导向开拓创新。比如,在南海仲裁案发生之后,我们就启动了南海主权与地方志论坛,启动了《中国南海志》《三沙市志》的编纂。比如,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后,我们提出了《中国抗日战争志》的编纂,这些都是地方志以党和国家利益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的一些举措。第二方面,地方志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如启动中国名酒志、中国名山志、中国名水志、中国名街志文化工程等。第三方面,地方志要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创新,如启动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谋划编纂社区志、居民小区志,建立村史馆、村情网等,拍摄中国影像方志、中国影像志·名镇名村系列等,就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地方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地方志走进千家万户。
冀祥德:再比如说,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我们及时地提出了依法治志,要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作出方志人依法治志的贡献,对此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认可。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坚持依法治志”被作为6项基本原则之一写到《规划纲要》中。这就是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再比如,像扶贫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地方志正在编纂扶贫志,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包括拍摄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的影像志,这些都是配合国家扶贫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而采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
人民网:听了您介绍的这么多举措,我们也知道,总书记近年来一直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知道,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在强大中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地方志应该如何担当呢?
冀祥德: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我们地方志系统在贯彻落实文化自信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我们在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就认识到,在中华文化中,方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亮丽的篇章,具有独特属性,所以,我们提出方志文化自信。方志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源,因为地方志从古到今2000多年的历史,在它传承的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文化明显不同的特性。比如说它的政治性、民族性、区域性、资料性、客观性、权威性等等,这些都是其他文化所不完全具有的一些特点。正是这样一些特点,使方志文化自信的生成具有了生命基础。在世界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方志文化是一颗灿烂的明珠。6月下旬,我带领中国方志文化学术交流访问团到英美加拿大去做访问和传播,当讲到中国方志文化的时候,国外的学者都特别重视,表现出极大兴趣,希望我们做进一步的解释和传播,也希望我们把现在中国的方志文化和古代中国的方志文化都向海外进行传播,甚至有些国外的学者提出,他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中国地方志这样一种形式,记载一下他们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以及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状况。
人民网:刚才您说包括社会各界,包括其他国家对方志文化的一种反响,可见它的影响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也知道,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下,编纂了很多各类的志书、年鉴,如何把这些成果更好地运用,进一步提高地方志的影响力,让它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冀祥德:这个问题是我们这几年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确确实实是这样,虽然,中国方志的历史有2000多年,我们编写的古志就有8000多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新方志,包括省市县三级志书,以及专业志、部门志等已达到3万多种。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以及有关部门和行业的专业年鉴也已经超过3万种,但是,这样的一个浩瀚的史志资料库,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有多少人能够去查阅这些资料,使用这些资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代地方志工作者,对这个问题其实也一直在探寻解决的路径。第五届中指组成立以来,中指组的领导就要求我们在读志用志上下功夫,要想办法把地方志“用起来”,让地方志“活起来”“立起来”“强起来”,所以,中指办按照中指组领导的要求,在地方志“用起来”“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全国的顶层设计和思考。比如,在地方志“用起来”这个方面,我们开始建立地方志数据库。我这次带团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就对我讲,买一本志书成本都很高,除去资金上的原因外,厚重的志书飘洋过海运过去,成本也比较高,能不能把它数字化来处理,这正好与我们的想法一致。怎么样把地方志“用起来”,让人们用这样一种更简便、更现代化的方式来读志用志,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包括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用《三字经》的方式告诉大家地方志中的爱国、爱家的史料,现在中指办正在推广这样的典型经验。还有山东省,用方志动漫的形式把山东的名人记录下来,让老百姓去看。在地方志“立起来”这个方面,我们这几年也做了一些工作。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要加强方志馆建设。过去一谈地方志,大家都认为就是平面的一本书,是一个平面的形象,现在我们建了方志馆,把一本书平面的形象用立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当然方志馆里面不仅要放纸质的志书,更重要的是把方志馆定位为一个地方的地情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地委书记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习惯,到一个地方,首先要看这个地方的志书,因为地方志是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过程中就认识到,志书是了解历史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方志馆就应该成为人们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最应该去的场所。看完方志馆以后,他就应该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有一个最直观、最可靠的了解。也就是说,人们既可以通过看志书了解,也可以走进方志馆,用这样一种方式去了解。
冀祥德:现在全国已经建成了597家方志馆,包括国家方志馆,以及省市县三级方志馆等。5月29日,我们在山东东营揭牌了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这个方志馆展览面积2万多平方米,体现了国家性、黄河性、方志性和东营性的特点。建设国家方志馆分馆,是在国家方志馆目前面积比较小、发展空间受限制的情况下,有效拓展地方志空间,让地方志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立起来”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和中指组的统一部署,推进方志馆建设。像山东省就提出要到2020年实现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全覆盖。目前他们的方志馆从县到市再到省,都在积极地推进。前两天,泰安市的领导来跟我们谈泰安方志馆的建设,甚至谈到国家方志馆泰山分馆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在新时代怎么样把地方志做活,让地方志“立起来”的表现。另外,我们还在探索怎么样让地方志“活起来”。比如说我们和央视合作,已经播出了60多集的《中国影像方志》,还有我们正在和央视合作拍摄的《中国影像志·名镇名村系列》,福建省在这方面已经率先启动。我们最近在江苏周庄的名镇影像志开机仪式已经举行了,正式进入到实际拍摄阶段。这些也都是把地方志做活的一些举措。通过把地方志“用起来”,让地方志“立起来”,使地方志“活起来”,最终做到让地方志“强起来”。“强起来”的地方志才是我们强调的盛世修志,才是我们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和记载。所谓的盛世修志,什么是盛世?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中国就是盛世。这个盛世之下最需要地方志工作者的担当。地方志工作者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过程真实而客观地记载下来,并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应当有的历史与时代担当。
人民网:可以听出方志馆的建设也是经济文化上升到一定层面所体现出来的结果,也代表着地方志跟整个社会节奏的发展在与时俱进。一本小小的地方志,从这样一本书变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呈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如今举国上下都在向着“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去努力,地方志在这方面又有什么样的目标呢?
冀祥德:现在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我们方志人也有我们的方志梦。我们认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篇章中,有一章叫方志篇章。我们的方志梦就是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要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去设计。国家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地方志也要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的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当建党100周年,也就是到2020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方志人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要实现省省、市市、县县志书和年鉴的全覆盖,这是一项伟大的世界文化创举。2000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做到让每一个省、每一个市、每一个县都有志有鉴,但是现在我们提出,到2020年,一定要做到省市县三级综合志书、三级综合年鉴的全覆盖,用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同志的话来说:“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用这样的一项方志人的业绩,向国家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方志人的“志”礼。国家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当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到2050年,国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方志人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设想方志人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志的编纂,要全面完成第三轮志鉴编纂。从国家到省、市、县,并且向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实现志书、年鉴全覆盖。我们目前正在和广东东莞探讨试验这样一种全覆盖的方式。我们也是想用这样的一种方志人的工作业绩,向国家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献礼。当然,梦想不能只是梦想,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敢担当、敢作为,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浩大的、光荣的、艰巨的工程。方志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我们而言,也是一项浩大的、光荣的、艰巨的的工程。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和全国各级地方志机构以及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一起,不忘方志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之初心,牢记方志人“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使命,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我们方志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志”礼。
人民网: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方志文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展现出来的自我节奏,也感受到了方志人的目标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我们也期待,这样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未来能够更加熠熠生辉。今天非常感谢冀秘书长与我们的分享。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冀祥德: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