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立
(2018年5月30日)
同志们:
在莺飞草长的初夏时节,我们在黄河入海口的美丽石油城市——东营,召开了首届全国方志馆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开馆仪式,共议全国方志馆建设大计。经过近两天紧张有序的活动,会议已圆满完成了主要议程。现在,根据会议安排由我作会议总结。这次会议旨在全面总结五年来我国方志馆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基本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推动方志馆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这次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国家方志馆主办,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东营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协办,在此我谨代表中指办、国家方志馆对为此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和东营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地方志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地方志事业加速发展、转型升级之际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有19个单位分别代表省市县三级方志馆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对五年来我国方志馆建设经验与做法作了概括。未作大会交流的单位,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发言与讨论,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也由各组代表进行总结概括,在大会上作了汇报。另外,会上各地汇报了方志馆建设成果,提出各地方志馆建设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国家方志馆分馆管理规定》,还举行了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开馆仪式。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大成果。
综观此次会议,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领导的重视,王伟光组长和李培林常务副组长会前多次过问并听取会议筹备情况汇报。两位领导还拨冗专程出席会议,并分别在开幕式和开馆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水利委员会很重视此次会议,工会主席王健出席开馆仪式并致辞。山东省委省政府也很重视此次会议,副省长孙继业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对会议的筹备、服务进行了专门研究,市长赵豪志出席开馆仪式并致辞,副市长刘美华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二是具有开创性。新中国的方志馆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首轮修志的大规模开展而逐步开始建设的,但此时的方志馆数量少、建筑规模小,且多为修志的办公场所和存放图书资料之地。近年来,随着全国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与加速发展,各级方志馆异军突起,全国方志馆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局面。不但在数量上、规模上激增,而且在建设模式、展陈内容、管理方法、图书资料收藏、开发利用资源形式、服务社会路径等方面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形成了各地独到而丰富多彩的,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又不乏具备普遍借鉴价值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应该被及时总结、交流与分享。这次会议就是为此而召开的。因此,此次会议开创了新中国方志馆建设经验大交流和集中交流的先河,填补了我国方志馆建设历史的一项空白,其开创性不言而喻。
三是时机独特。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攻坚年。同时,全国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方志馆建设面临老馆升级改造、新馆规模性增长的工作局面。仅就全国方志馆建设而言,今年又是贯彻落实中指组印发的《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的开局之年。当前,全国方志馆建设成绩巨大,但困难与问题也不少,急需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克服困难,确保质量,推动方志馆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内容丰富。这次会议除了安排各地交流方志馆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外,还讨论了《国家方志馆分馆管理规定》,对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揭牌,组织参会代表参观了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既有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切磋,也有行业管理规范的讨论与思考,还有展览陈列的实地观摩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届中指组及其办公室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大顶层设计力度,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为作为地方志转型升级一部分的方志馆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方志馆建设的异军突起与方志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又成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持续给力,地方志工作者特别是方志馆工作者的持续发力,汇聚成了全国方志馆建设的磅礴之力,推动了我国传统方志馆浴火重生和方志馆建设事业跨越式发展,演绎了我国现代方志馆建设的鲜活历史,谱写了方志馆建设的新篇章。其成果如下:
一是馆舍建设成就斐然。据统计,截至今天,全国共建成(含在建与已立项)国家方志馆1个,国家方志馆分馆1个,省级方志馆25个,市级方志馆131个,县级方志馆439个,四级方志馆共597个。其中,已落成的建筑规模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有2个,10000平方米以上的有6个。另外,郑州拟建3万余平方米的国家方志馆中原分馆,山西拟建2万平方米的省方志馆。绝大多数省份建有省级方志馆,不少市、县也建有方志馆,遍布全国各地,如黑龙江建有县级方志馆50余家,河南、新疆县级方志馆均超过20家,特别是山东17个地级市均建有市级方志馆,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县级方志馆达100余家,而且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20年方志馆建设省市县三级达标且全覆盖的宏伟目标。馆舍建设模式呈现多样性,或独立建馆,如江苏、广西、广州、费县等,或与其他文化设施合建,如北京、广东等,或与大学或企业合作建馆,如安康、香河等,或利用改造旧建筑,如杭州、常州、余杭、尉氏等。建设地点或在人口密集的闹市区,或在文化设施集中的城市文化区,或在发展前景看好的城市新开发区。在管理上也不拘一格,或为政府管理,或为地方志工作机构管理,或为几个单位共管。各地各级方志馆的纷纷落成与矗立,不但向世人宣示了本地一种新的文化设施的诞生,而且昭示着本地方志馆建设事业的大突破和地方志事业的大发展。
二是功能开发日见成效。首先是注重展陈功能的开发。新建或对旧馆改造的方志馆均对展陈非常重视,一改老旧方志馆基本无展陈内容的做法。国家方志馆举办的“魅力中国”“方志中国”展览集中展示国情和全国方志历史与现状,自开展以来,方志系统内外前往参观者日渐增多,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各地方志馆展陈内容多为地情及地方志概况,突出地方特色;展览形式多为声光电等手段相结合,展现时代特点,如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北京方志馆、广州方志馆等。其次是注重地情资料收藏。收藏志书、年鉴等地情资料是方志馆的基本功能。近年来国家方志馆在加大收藏新志和年鉴等地情资料的同时,逐步加大了对原版和再版旧志的收藏。各地方志馆也加大了收藏力度,扩大了收藏范围,如江苏省方志馆、四川省方志馆、苏州方志馆、绍兴柯桥区方志馆等,深圳市方志馆在加大收藏同时,还设立影像编辑和口述中心。丰富而独特的馆藏是方志馆立足与富有张力的基础,也是方志馆本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再次是注重地域文化研究与开发。方志馆作为地方文化设施理应也必须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此,各地方志馆积极探索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积极利用馆藏资源研究并编撰地情图书,开办各类专题讲座、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如北京市方志馆常年举办“京华讲坛”,上海通志馆坚持地情研究,江苏、广东、苏州、安康等省市方志馆与高校合作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泉州市泉港区方志馆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服务等,成效显著。第四是注重爱乡爱国教育。爱国源于爱乡,各地方志馆在利用馆藏与展陈宣传地情方面不遗余力,它们向社会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开放,培育年轻人的爱乡爱国情怀,如北京市方志馆被确定为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挂牌北京市首个离退休干部活动基地。部分方志馆被有关部门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西昌方志馆等。第五是加快数字方志建设。主要包括网站、微信、手机版网站以及实体馆信息化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方志+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如上海、江苏、江西、广东、内蒙古、南京、成都、西昌等省市县方志馆。当然,这里列举的是各地方志馆功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面,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方面。这些方志馆功能的开发利用,提高了方志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扩大了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是理论研究逐步深化。方志馆及其理论研究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已有之,但对现代方志馆的研究及对我国方志馆历史系统梳理始于近年。随着近年我国方志馆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对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方志工作机构及方志工作者因应客观需要自觉加强了对方志馆的理论研究,并陆续有一些成果问世。如国家方志馆创办了《中国方志馆研究》期刊,这是我国第一种专门以方志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标志着我国方志馆研究进入了新阶段。必将极大推动我国方志馆理论研究,并成为该项研究的阵地。该期刊已出版1期,目前新一期正在组稿中。另外,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集中力量开展方志馆研究,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现课题已完成,其成果《中国方志馆》已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方志馆研究学术论著,对丰富和推动我国方志馆研究作出了贡献。此外,还有一些方志界、学术界的学人,对方志馆历史或当代方志馆进行研究,并相继有成果发表,也丰富了方志馆研究。总之,方志馆理论研究尽管从整体上看仍很薄弱,但呈现发展深化之势。
四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各地各级方志馆的纷纷建立,加强方志馆自身建设已变得十分必要而急迫。首先是加强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为指导、规范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2017年中指组印发《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对各级方志馆建设的功能定位、申报立项、设计布局、建设发展等作出明确规定;在加强实体方志馆建设的同时,加强虚拟方志馆建设,中指组印发《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三网一馆两平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响应,如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北京市方志(地情)馆(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方志馆建设管理规范》,江苏省正加快《地方志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数字化处理规范》制订和修改完善工作等。其次是加强队伍建设。国家方志馆发挥引领作用,于2016年开办了第一期方志馆工作人员培训班,组织了首届方志馆讲解员业务比赛,极大推动了全国方志馆队伍建设。同时,不少地方也加强了该方面工作。各级相关规定的出台,保障了方志馆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力推动了方志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化升级。
五是方志馆在地方志事业中的地位大幅提升。随着方志馆崛起及其功能的不断开发,特别是随着集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数字地情服务中心、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大功能于一身的各级方志馆不断建设,方志馆逐步成为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新增长点,成为地方志事业中与方志编修、年鉴编纂、地方史编写并驾齐驱的“四驾马车”之一。因此,方志馆不仅是地方志“立”起来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地方志“用”起来的新型阵地,“活”起来的重要平台,“热”起来的有力助推器,“强”起来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经过广大方志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方志馆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少问题,概括地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地发展不平衡。首先是方志馆建设数量与规模各地差别较大。从总体上看,经济社会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建成方志馆较多且规模较大,如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有2家,即广州市方志馆、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因经济相对落后,方志馆建成数量不多,建成的往往建筑面积不大,目前尚未有超过10000平方米的。有的省份三级方志馆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有的省份只有几家,有的省份甚至只有1家。同一区域内也不平衡,如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差别较大,有一百余家的 ,也有几家的;再如中西部地区各省差别较大,有20余家的也有不足3家的。其次是各地方志馆机构与编制五花八门。有方志馆、机构、编制三者都有的;也有只有方志馆,但没有机构与编制的;还有有方志馆,有机构,但无编制的;甚至还有有机构、有编制,但未建方志馆的。
二是领导认识不够到位。有些地方领导对方志馆的功能认识不到位,对建设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方志馆的意义认识不足,总认为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规划馆等文化设施就够了,无需再建功能与之交叉重复的方志馆。这种认识的误区,导致领导在方志馆建设工作上,不重视、不积极、不支持,这是一些地方该项工作推动困难的主要认识方面的原因。
三是理论研究薄弱。近年来,尽管方志馆研究有一些成果呈现,但从总体上看,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就其成果本身而言,广度、力度、深度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且不说与其他学科相比,就是与方志学科中的诸如志鉴等研究相比,也差之甚远。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作为方志学分支的方志馆研究,其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方志馆史的研究均很薄弱,而将来方志馆学能否立足并取得一席之地,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重要的考量。
四是开发利用不够。方志馆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服务。不少方志馆在建立之初即不忘使命,不断践行着此职责,在方志馆资源开发利用上成绩突出。但也有少数方志馆在建成后,未走开放办馆之路,要么成为方志工作者办公场所;要么展览无人问津,前往参观者甚少;要么馆藏资源束之高阁,常年尘封,无人查阅利用。方志馆前门可罗雀,方志馆里静悄悄,这种缺乏人气的现象是方志馆功能开发不够造成的。
同志们,经过方志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方志馆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地方志事快速业发展的形势相比,尚有很大进步空间,距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成绩面前我们要不骄不躁,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知难而进。下面我就下一步方志馆建设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次大会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方志馆工作者一定要要认真学习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秉持为党立言为民写史的理念,始终绷紧政治这根弦,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把讲政治与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有政治觉悟、有政治敏锐、有政治红线意识的新时代方志馆工作者。
二是积极探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路径。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又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方志馆作为各地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各地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与完善中要站在前位,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新途径。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转型升级快速,人民群众生活日新月异,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方式也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要不断整合馆藏资源,加强数字方志馆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在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中探索服务新路径。要把方志馆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数字地情服务中心和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等功能开发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不可急躁冒进,也不可消极等待,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要把国家投入巨资建立起来的方志馆,用之于服务政府,用之于服务社会,用之于服务民众,避免方志馆资源任何形式的浪费与闲置。真正做到以服务地方为旨归,实现地方志事业与方志馆建设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是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全局中规划自身发展。方志馆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志事业存在与发展是方志馆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离开方志事业,方志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谋划方志馆建设必须置入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全局中。随着各地方志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方志馆逐渐成为各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方志馆建设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样态。同样,地方志事业的裹足不前,也必然窒碍着方志馆的建设。从各地方志馆建设的情况看,大凡地方志事业大发展的地方,方志馆建设也往往跟进很快;相反,凡是地方志事业相对落后的地区,其方志馆建设也很滞后。当前,我们要大力推动方志馆建设事业,决不是要求各地一哄而上,而是主张有序开展,方志馆的建设除了建筑规划外,还包括图书资料收藏、展览陈列、数字化建设、制度建设、理论研究、队伍建设等,都要与整个方志工作相统筹、相协调,纳入到方志工作的全盘之中。希望各地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地方志事业发展实际,把方志馆建设规划好、谋划好、建设好,为各地方志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地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四是要高度重视方志馆建设工作。方志馆尽管已存在多年,但现代方志馆的功能往往不广为社会所知。社会各界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现代方志馆的功能认识比较模糊,导致部分地方领导不重视方志馆建设,部分民众不理解方志馆建设。另外,尚有少数方志工作者甚至是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对建设方志馆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把志鉴修好就够了,对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特别是方志馆工作者正视现实,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工作。首先是在系统内大张旗鼓地宣传现代方志馆的功能及建设意义,让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其次是向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作细致的宣传工作,宣传国家相关要求,宣传地方志工作成绩,宣传方志馆的功能及建设意义,让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认可地方志工作,认同方志馆建设;再次是向社会和群众宣传地方志和方志馆,让他们了解地方志,接受方志馆。我相信,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宣传,不但可扩大地方志的社会影响,而且可为方志馆的建设廓清认识障碍。因此,方志馆建设如何得到领导重视、相关单位支持、群众理解,是我们要修好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我们要努力做好的一篇文章。
五是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工作。加强理论研究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开展理论创新是事业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方志馆理论研究起步晚、规模小、成果少,尚处于初始阶段,这是由方志馆建设工作的现状决定的,也是由方志理论研究的现状决定的。理论源于实际工作,又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各级方志馆的纷纷建立,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需要方志理论界加强方志馆研究,不断回答和解决方志馆建设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为方志馆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目前,各地各级方志馆集中建立并方兴未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方志馆研究的滞后与不足,凸显了该项理论研究的薄弱。为此,我们呼吁方志界和学术界的学人加强对方志馆的关注与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补足方志馆研究的短板,为方志馆研究取得在方志研究一席之地,以与方志馆建设工作在地方志工作中的地位相匹配。中指办将适时集中方志系统的相关专家,开展理论攻关,对方志馆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集中研究,以推动方志馆研究的实质性突破和方志馆建设的持续发展。各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也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方志馆研究,形成研究合力,掀起研究高潮,为全国方志馆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同志们,“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次会议上大家交流的经验,都是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反复提炼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每个单位的宝贵财富,也应成为而且必将成为整个方志系统共享的宝贵财富。希望会后各地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中指组组长王伟光、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在此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同心协力,砥砺前行,不断推动全国方志馆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转自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