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院士中的常州人 >> 内容
顾冠群——中国计算机网络事业先驱
发布日期:2016-06-24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顾冠群(1940-2007),常州人。我国计算机网络研究与教学的先驱者之一。他1976年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和教学,编著我国第一本《计算机网络》统编教材;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通信控制功能的台式计算机、高级数据链路通信控制器及规程软件,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个市域OSI网络。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第一位电脑网络院士。

    他1956年毕业于常州市第一中学,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航空仪表专业。一年后,转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热力发电专业。1960年,被组织上送至计算技术专业深造。他6年大学读了3个专业,受到众多师长的教诲和熏陶,为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2年,他毕业留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1963年,在南京工学院计算机系主任王能斌教授的指导下,他参加了晶体管数字积分机的试制工作。当时,国家已将研制数字积分机列入十年科研发展规划,这是南京工学院承接的重大科研项目。他和四五个同学一起,夜以继日,反复琢磨,一遍遍从一个个小部件做起,直到做计算机的大部件。困了,冲把冷水脸;饿了,啃口冷馒头;累了,靠着墙壁打个盹。失败了汲取教训,成功了总结经验。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再跌倒,再爬起,最后冲上了成功的峰巅。1965年他们终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数字积分机,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二代计算机的新时期。他还率先开拓数字积分机的应用,完成“自动切割系统和绘图系统”及“潜艇电子航迹仪”的设计,两项目均获得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3年,王铮将军主持国家四机部研制通用计算机系统,顾冠群和王能斌教授荣幸地参加了四机部组织的DJS-220系列计算机工程设计工作,这个产品试制成功后,获得国防工业技术改进一等奖,后来由常州无线电系统生产。对于初出茅庐的顾冠群,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他说:如果没有当年这样一次参与全国性科研项目的会战实践和启迪,很难想象会有后来一系列突破性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应用在国内兴起,他凭着自己对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精通,以及对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的了解和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加上1975年参与DJS-25计算机(是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科研攻关的实践,使他对跨学科的网络技术的生命力坚信不移。他立即将网络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成为我国该领域最早的研究人员之一。

    1977年,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专修外语,出国深造;二是在国内继续进行网络科研。他慎重思考后选择了后者。从编著全国第一部统编教材《计算机网》开始,到东南大学建立网络协议测试实验室、国家863/CIMS-网络/数据库实验室、国家教委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支撑技术开放实验室,他十八年如一日,带领一支队伍在网络领域屡有建树,走出了自己的路。

    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LAN技术最为盛行,他把主攻方向放在网络协议和通信规程。他说,这些局域网品种多如牛毛,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淘汰速度很快,假如跟在这后头亦步亦趋,别人造杯子,你也造杯子,别人造暖瓶,你也造暧瓶,人家的技术被淘汰了,你也必定一事无成。而网络协议与通信规程是网络的核心技术——任何硬件或软件关联,也无论是“上四层”还是“下三层”沟通,都要以协议软件为内核。按照开放的国际标准去掌握这些技术,就牵住了网络的“牛鼻子”,以后碰到什么网都能拿下来。

    1983-1985年他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高级数据链路通信规程控制器”和“高级数据链路通信规程软件”,为制定国家军用数据通信规程标准实践创立基础。研究成果转让到常州计算机厂生产和推广应用到有关部队,并分别获得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1988年,他又在国内率先研制出“X.25通信控制器”,在北京电报局首先与国家CNPAC分组交换网相连通,打破了国外垄断和依靠进口的局面。

    他是实干型学者,连任四届国家863/CIMS专家组成员,还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科技委计算机学科组成员。无论是网络协议,还是高速网络协议、协议工程研究、ATM、网络智能管理软件、CIMS网络,他都抓到点子上,走在同行前列。他搞科研,确定“抓住关键”(集成与开放),“一条龙贯穿”即从学术研究、技术攻关,到组网、推广、“沿途下蛋”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把学术成果推向实用化、产业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应用系统的日趋复杂,集成的研究和实施日趋重要。他从事网络科技初始,就把“集成”作为贯穿始终的主旨,再难也没动摇过,他为此付出了代价,也获得了成功。

    1987年在当时的韦钰校长支持下,跨学科建成校园光纤网,建成了国家863/CIMS网络/数据库工程实验室和东大CIMS研究中心。

    “七五”计划期间,他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标准化网络(OSI)验证”,主持国防预研项目“军用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主持我国第一个市域OSI网络——江苏省投资360万元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南京市域异种中大型计算机OSI网络”。这些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OSI网络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1992年,他主持承担“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船舶货运单证交换(EDI)系统”的工程,并通过用户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开放式EDI系统,该系统成功运行规模达30多个港口,每年可取得节约4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1994年,他主持建设的由国家科委投资360万元、自筹投资160万元的国家863/CIMS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工作实验室,通过国家科委的正式验收,并被认为是“国内惟一较完整的CIMS网络/数据库集成实验室”。他和助手们以该工程实验室为基地,完成十几项科研项目,并承担北京第一机床厂、广东华宝空调器和无锡威孚集团等5项CIMS应用工程。其中由他认真调研、组织队伍承担的国家863/CIMS典型应用工程——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荣获国际SME/CASA颁发的1995年度“工业领先奖”,这是第一个美国境外企业获此殊荣,在此以前得奖者均为美国国内知名企业。

    1994年4-7月,在国家教委组织下,他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络(CERNET)的专家组成员,参与CERNET试点工程,并担任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在此之前,从1987年开始,他作为“8711”工程总体组成员,参与了筹建中国科研网(CRNET)的研建工作,1991年实现与国际因特网通信。这两张中国目前最大的联结国际因特网的互联网,都渗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1997年开始,他又主持江苏省“九五”重大项目“江苏金融信息处理网络”和“跨行业EDT应用系统”。

    2002年,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将国际空间站AMS项目放在东南大学,这是中国大学首次参与国际最前沿科学的研究与攻关。他成为国内第一个和丁肇中合作的科学家。

    他任东南大学校长十年,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领域的优秀人才。他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8本。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863计划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香港理工大学授予他“杰出中国访问学人”称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会授予他“2007年研究杰出奖”。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