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院士中的常州人 >> 内容
冯纯伯——自动控制学家
发布日期:2016-06-24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冯纯伯(1928-2010),常州金坛人,自动控制学家。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父亲在上海做小学教师。1950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1953年毕业,因成绩突出颇受苏联专家的赏识,留哈工大工作,担任输配电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秋被选派到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学位,1958年毕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这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是首例。

    他首次提出偏差补偿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在自适应控制方面又首次提出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引入逻辑切换,提高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既可简化控制结构,又可对付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些工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

    他参与了大量工程问题研究:20世纪50年代的电力系统的综合控制、三峡工程、导弹试制、专用电脑研制等,这些工程实践拓宽了他的视野,促使他努力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工程实践,从工程实践中寻求理论解释。当我国提出要建设长江三峡水电枢纽时,刚留苏回国的冯纯伯,积极参与并负责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类比实验室,其中包括用类比同步电机等组成的动态模型和交直流混合的电力系统专用类比电脑,当时在国内均属首创。1959年,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电脑励磁调节器的方案,保证在各种运行情况下均可自动对发电机参数进行补偿,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960年,苏联撤走援华专家。冯纯伯作为尖端专案科技人员,被派往太原一家军工厂协助仿制苏式导弹,在物质条件极为困苦的情况下和科研人员一起共度难关。1962年,冯纯伯又转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自动控制专业里,参与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为创建第一批军用自动控制专业做出了贡献。

    1975年,他回到江苏南京进入原六机部第七研究院第24研究所工作,从一般技术人员做起,直到后来担任研究室主任和副总工程师。在科研攻关过程中,他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提出了用电子稳定平台代替舰载三坐标雷达(381-甲)的机械稳定平台的方案,可使雷达重量减轻三分之一,1978年获得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1983年,他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89-1991年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94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后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他因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获国家教委198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由他为第一作者的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自适应控制》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他主编的《自动化技术》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1994年被中宣部授奖表彰。在辨识领域他所培养的博士生张颖于199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本人也两次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