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德,1929年出生,常州人。医学病毒学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近40年,在干扰素及痘苗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建树,为我国医学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6-1996年任命为我国“863”高技术发展规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6年至今任国家工程院副院长。
他1943年考入江苏省立常州中学。1948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5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开始了他长期的病毒学研究生涯。1956年他以优良成绩录取为留苏预备生,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8-1962年,在前苏联莫斯科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戈尔布诺娃教授研究副流感病毒。在三年时间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是全研究所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他首次发现仙台病毒存在不同的变异株,并证明它对人的致病性;发现该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上的急性细胞融合现象,并阐明了机理。由于他在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前苏联医学科学院组织的专家组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同意他的副博士和博士论文同时通过;前苏联高等教育部于1962年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他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这在伊凡诺夫斯基病毒所几十年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回国后,他分离了我国的副流感病毒Ⅰ、Ⅱ、Ⅳ型。20世纪70年代初,他对我国传统中药黄芪的抗病毒和对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并在临床上证实黄芪可预防感冒并发现黄芪与干扰素的协同作用。70年代中后期,他对人白细胞干扰素的诱生及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研制成临床级干扰素制剂。1982年,他发表了α型干扰素cDNA克隆与表达的论文,成为我国基因工程研究的开创性文献之一。以后经过10余年的持续努力,他陆续研制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亚型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其中重组α1b、α2a型干扰素已于1992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重组α1b型干扰素是国际上独创的一类新药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因此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他又在干扰素基因改造、导向干扰素的研制、妊娠干扰素及中国人基因组干扰素等位基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由于他在基因工程干扰素方面的开拓性贡献,连续两届作为中国代表当选国际干扰素协会理事。
另外他在痘苗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其他医学病毒基因组的克隆和分析方面也享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地位。他编著的《分子病毒学》是我国病毒学界的一部最为全面、系统的病毒学专著。
他品德优秀,最突出的一点是无私。1980年他从加拿大考察回来,外国专家赠送他少量基因工程研究必须的、国内无法生产的酶等试剂。这批试剂对开展基因工程研究的人来说,比金子还要贵重。他主动给所里写了一份报告,开列了所有获赠试剂的品名和数量,表示愿意在节约使用的原则下与其他研究室共享。1976年,临床级人白细胞干扰素研制成功,他就将全部技术传授给了北京、四川、上海、广州等有关单位。1982年,他建立了一系列基因工程技术后,所内外不少人前来学习,他总是热情传授,常常还要赔上昂贵的试剂。他总是说,技术上的保守只会固步自封,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造福全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