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濂,1929年出生,常州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惟一获奖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他父亲金奎是留美工程师,母亲是陆小曼的小姑。外公王氏一门除了王庚,还有协助荣毅仁创办中信的四舅王廉,六舅王序是化学家。1951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1956年,被派往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留学。回国后,他开始了缘定一生的巨型机事业追求。1959-1962年的三年间,他和同事们连续研制出4台大型计算机,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1963年,成为技术骨干的金怡濂参与第二代机型研究。他们自行研制出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的大型计算机,保持着国内同行中的领先水平。1967年,运算速度每秒16万次的改型计算机成功问世,这标志着他们已在技术上完成了由电子管向晶体管的跨越。他们又投入大型计算机由单机模式向并行模式迈进研究,1976年改型机器的研制圆满完成,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50万次。其间,他成为我国计算机界第一个提出并主持实施双机并行处理的科学家。1986年,国内第一台标量巨型计算机九○五工程亿次机宣告研制成功。徐向前、聂荣臻两位老帅分别发来贺信、题词。这是一台体现着纯正“中国血统”的巨型机。张孝祥、金怡濂等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研究所获集体一等功。从双机并行到群机并行,再到大规模并行,中国巨型机研制十年三大步。1992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金怡濂扛起帅旗,成为“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的总设计师。1999年9月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840亿次的“神威”,在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行。2003年,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为本届惟一的最高技术奖获得者金怡濂院士颁奖。
他不仅是一个事业心强、责任感重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惟才是举,知人善任的领导。他打破用人论资排辈的观念,大胆培养使用年轻人。他委任的50个主管、副主管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在当时我国大型计算机研制工程中绝无仅有。他同助手们学为师长,情同父子。计算机界的一位专家说,金怡濂在人才培养上的贡献不亚于为我国又研制了一台“神威”巨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