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院士中的常州人 >> 内容
蔡邦华——昆虫学家
发布日期:2016-06-24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蔡邦华(1902-1983),常州溧阳人。1955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父亲是前清秀才,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20年自江阴南菁中学毕业后,随兄东渡日本求学,后考入鹿儿岛国立高等农林学校动植物科。1924年毕业,应国立北京大学章士钊电邀,回国任该校生物系教授。1928年应浙江省昆虫局局长邹树文之邀,任该局高级技师。不久转入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1930年他受学校派遣到德国进修,在柏林德意志昆虫研究所和柏林动物博物馆研究昆虫学,并在国立农林生物科学研究院学习昆虫生态学。他借机对欧洲九国进行了旅行考察。随后进入慕尼黑大学应用昆虫研究院,跟随森林昆虫学家爱雪立希教授研究实验生态学。1932年,他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昆虫学大会。1936年回国,继续在浙江大学任教。1940年起他担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长达13年。全国解放后,由于竺可桢校长离校在外,他被推任为学校校委会临时主席,代行校长职务。1950年,他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奉调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任副所长。

    他是中国昆虫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发表了《螟虫对气候抵抗性之调查并防治方法试验》的论文。1930年后,在德国受爱雪立希教授的指导,以谷象发育与温湿度关系为题开展实验生态学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国际生态学的重视。此后,在螟虫的发生、防治与气候的关系研究上又做了大量工作,撰写了《三化螟猖獗与气候》等十多篇论文,不仅在生态学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害虫测报制度,为我国防治螟虫危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研究松毛虫、蝗虫等害虫发生规律,为我国农林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提出“谈谈农林害虫防治途径问题”的报告,指出因不适当地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但大大破坏了生物群落的关系,同时还会引起害虫大发生的机会,而且对于人或高等动物的生命和健康产生影响。他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制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发挥生物的潜能,促进自然界的自控能力。他建议农林害虫的防治应以发挥生物潜能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农业技术作用,选择抗虫优良品种,合理施肥和栽培管理,发挥生物群落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等生物因子的作用,即综合治理措施。他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农林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就付诸实施。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昆虫分类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在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等翅目等五个科目,为我国昆虫分类增添了新属、新亚属、新种团、新种和新亚种共达150个以上。他还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昆虫分类学》(上中下)理论专著,在我国昆虫分类学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