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超白(1910-1977,出生于漂阳县普通的店员家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经济学家。
1931年在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读书时,发生九一八事变。狄超白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的政策义愤填膺,毅然参加上街示威游行,坚定跟共产党走,主动加人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他根据中共南京市委指示,回漂阳成立中共漂阳县特别委员会任书记,以创办《漂阳日报》并兼任主编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同年3月中共南京党组织被国民党破坏,他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至南京警备司令部,判处十年徒刑,关人国民党中央陆军监狱。1934年7月经中共党组织通过蔡元培、于右任等营救,保释出狱。1935年在南京与进步人士成立读书会,后又参与领导南京救国会等活动,从事抗日宣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狄超白任《抗战周刊》主编。南京沦陷后,他转移到安徽六安从事抗战工作,任安徽省抗战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部长。1939年春创办《文化月报》。1940年1月转移到重庆,在周恩来等直接领导下,从事文化宣传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参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筹建。皖南事变后,被派往广西任中共桂林文委书记,团结文化界进步人士为党工作。1946年被派到香港,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学术小组组长,兼香港达德学院教授,讲授政治经济学,主编《中国经济年鉴(1947 -1948》。1948年底达德学院被港英当局查封,他根据党的指示,率领达德学院部分师生抵达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计处处长,兼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52年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处处长。1954年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狄超白是中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之一。在被关押南京中央陆军监狱期间,狱中狄超白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他利用监狱让他负责抄写囚粮册的有利条件,偷偷开始撰写《通俗政治经济学》一书。待组织上把他营救出来,10余万字的初稿已形成,经修改于1935年4月交上海新知书店出版了《通俗政治经济学讲话》。此书理论联系实际,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在四年中,该书先后再版8次,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国最畅销的经济书籍读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修改又增版2次。他把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引上了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经济学家去了海外,经济学人才奇缺。在主持经济研究所工作五年中,他着力培养人才,招考中国第一批副博士经济学研究生;创办新中国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经济权威刊物—《经济研究》月刊,联合中宣部、人民日报社有
关部门主持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在过渡时期经济中的作用学术讨论,为中央决策献策献计。同时,他主持制定了《经济科学研究十二年(1956-1967)远景规划》,为中央制订经济政策和制定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54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设哲学和社会科学部,狄超白与胡乔木、郭沫若、薛暮桥等一起当选为第一批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受极“左”路线影响,蒙受不白之冤,被开除党籍。1977年恢复工作,任《政治经济学辞典》编辑部负责人。同年11月7日因心肌梗塞逝世。1978年8月,组织上撤销对他的处分,为他彻底平反。
狄超白还是一位社会学家,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很有研究,是“中国农村派”的重要一员。狄超白认为,要解决中国土地问题,既不能走欧美各国所走的自由资本主义道路,又不能立即像苏联那样走社会主义道路,要走“耕者有其田”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改革道
路。他主张政府要鼓励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对合作农场、集体农场予以积极支持,给予优惠贷款,优先借给各种工具和原料,优先向合作农场订购农产品,限制个体生产扩张,形成对富农、地主竞争优势,使合作经营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导形式。他的这一思想,对新中国农业改造和农村合作化具有重要影响,在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中被充分借鉴应用。
狄超白的经济论著有《中国土地问题》《经济学讲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论城乡关系》《新中国的合作社》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价值。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把他受冤未能发表的论著汇编《狄超白集》出版。2010年1月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影响新
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把他列为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