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钺(1904—1995),溧阳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词学家、诗人、书法家。他曾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元好问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四川杜甫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等。
书香门第出生的缪钺,儿时即从外祖父诵读《论语》《孟子》,入小学、中学后,学习目录、文字、音韵、训估、文学等科的知识,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古书,包括经、史、子、集各方面,养成了读古书的兴趣与能力。他不仅天资颖悟,而且勤奋刻苦。在小学、中学时,他养成背书习惯,深得古人读书之法,“熟读深思”是他的座右铭。据说,凡是听过他讲学的人,无不钦佩他惊人的记忆力。他在讲课中可以不看讲稿,能背出整段的史料。1979年,他患白内障失去视力,给研究生讲授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史,完全凭记忆,讲述了约30多个作家,逐个评论他们的长短得失,引用大量的诗赋材料,由研究生记录整理成稿,然后同原书核对,基本正确,学生无不惊叹先生积学之深厚。他说:
“我从小养成背书习惯,非但不以为苦,还觉得是一种乐趣”,“记忆力越练越强。”他在指导学生时,经常谈道:“熟读成诵的书,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其感悟和教诲对学生影响极大。
18岁那年,缪钺中学毕业考人北京大学文科。然而父亲的去世使家中的经济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只能綴学教书。抗战以前,他在保定私立培德中学、私立志存中学和河北省立第六中学任教。其间,又任河南大学教授、广州学海书院教授兼编纂。抗战爆发,短期执教于河南省立信阳师范学校和四川省立江安中学,以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抗战胜利以后,任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1949年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缪钺被誉为是近现代兼治文史的大家。文史双栖,古今贯通。从文看,他在古典文学、古代文献、中国古代史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从《诗经》开始,顺流而下,楚辞、汉赋、六朝五言诗、《文选》与《玉台新咏》、唐诗、宋诗,以及至清末的词,他都有既系统又深人的研究。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词学是他致力研究的重点。他一直是诗词并重、古今贯通的。从史看,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涉及思想、文化、经济、民族、人物诸方面,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史再到近代的王国维,而他对魏晋南北朝史最为娴熟。
缪钺先天的禀赋与诗词艺术境界的契合,加上长期从事诗词艺术研究,遍读历代大家的作品,博采诸家之长。他的诗词创作,深得唐诗宋词之神韵,格律上得心应手,在意境上直追古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诗词作品数量虽不多,但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缪钺一生著作等身,论文有百余篇。2004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缪钺全集》,共八卷。他的论著文字典雅,文笔庄重,兼取文言、白话之长,加上他的大家见识,深入而浅出,既给人以学术的启示,又给人以文学的享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缪钺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70年,教书育人,对后来才俊的扶持提携不遗余力。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培养研究生。80年代之后,主要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为四川大学培养出首位博士。他讲授的课程有: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学术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史专题、史学名著选读、中国文学史、诗选、词选、六朝文、杜诗等多种。他对门下弟子明确提出三项要求:为人耿介、治学谨严、做事勤敏。他教育学生正直、坦诚,不曲学阿世、媚俗取宠。1989年,缪钺荣获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
1995年1月6日,缪钺因病逝于成都。他去世以后,史学大家周一良特撰一联:“文史回翔,绛帐春风三千弟子;诗词并美,灵谿妙谛一代宗师。”这是对他一生最为精准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