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显(489 — 537),南朝梁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生于南兰陵(今属常州),是齐高帝萧道成子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他所撰写的《南齐书》,是现存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萧子显自幼聪慧,7岁封宁都县侯,长大后由于才华出众、举止优雅,深得梁武帝萧衍的赏识,得以接连升迁,从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而升至国子祭酒,加任侍中,权重一时。
梁大同三年(537 ),萧子显出任仁威将军、吴兴太守,任职不久,病逝任上,终年49岁。
萧子显一生酷爱史学。他撰写了5部历史著作:《齐书》60卷、《后汉书》100 卷、《普通北伐记》5卷、《贵俭传》30卷以及《文集》20卷。其中《齐书》(后改称 为《南齐书》),都是他20岁至30岁期间完成。他写史可谓当代人写当代史,对南齐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掌握比一般史家容易,在取材上比较真实可靠,没有后朝贬前朝的通病。
《南齐书》部帙不大,包含的年代又很短,竟然撰就了8篇志,确实难得。该书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 《宋书》的代叙法,能在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的弊病。这样既可以突出主要人物,节省篇幅, 避免重复,又不至于出现重大疏漏而留下遗珠之憾,这也显示了萧子显在历史表述上的才华。在撰写中,他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 品格。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着一议,而其人品自见, 亦良史也。”顾炎武称这种 写历史人物的方法叫做“于序事中寓论断”。
《南齐书》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如《沈文季传》中保存了唐寓之起义的史料和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的生平及成就;在《竟陵王萧子良传》中,记载了赋税、徭役、水利、垦田等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南齐书》成为研究南齐二十三年历史的重要文献。
除史学外,萧子显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他提倡文学的“新变”和创作的“委自天机”(即灵感)。这是他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和经验,在当时也是求新求变的创新之举。他针对流行的各种文学体裁,人如果墨守成规就难以企及前人的问题,他认为文学要发展,就必须有 所变化,另辟新境。他强烈反对沿袭模仿,坚持创作要有个性。对创作的灵感问题,他说:“文章者,盖情性 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机见殊门, 赏悟纷杂。”是说各人性格、爱好不同,诗的风格必然各异,他断言:“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勿先构聚。”意谓灵感之来,非苦思所得,而是有了感触,即自然而来。在文学批评史上,萧子显有独特的贡献。
史学之外,萧子显还是南齐时代皇族中颇有成就的作家、诗人。他作诗以才思敏捷见长,像《玉台新咏》 中所收的一些艳诗,在梁陈诗中较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