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超(1903一1949),常州武进人。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开拓者。
吴伯超出生在武进雪堰桥一个亦商亦农的小康之家。14岁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学习,被该校盛行的国乐所吸引,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放在了学习笛、箫、笙、三弦、二胡、琐呐上,痴迷不已。1922年毕业,考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甲等师范科。1926年毕业,被北京师范学校聘为教师。1928年,到国立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因教学出色,校长萧友梅争取了中比庚子赔款公费留洋名额,他成为该校第一位出国深造的师资培养对象。1931年,吴伯超赴比利时沙尔勒瓦音乐学校留学,1934年7月考试获头等奖,又入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深造,投在德国著名指挥家海曼·舍尔兴门下学习乐队指挥,成为中国第一代接受指挥训练的学子。1935年毕业,仍回上海执教。1938年任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主任和广西省立音乐戏剧馆音乐部主任。后去重庆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兼该院实验管弦乐团团长。抗战结束后,他将国立音乐学院迁至南京办学。1949年1月27日,他乘太平轮去台湾为国立音乐院寻觅新址,船至浙江舟山群岛被建元号货轮撞沉,不幸遇难,年仅45岁。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只有上海租界工部局有一个交响乐队。吴伯超决心把在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学到的这门高雅艺术介绍给国人。他积极奔走,联络留洋归来的同道凑钱,于1935年11月组织成立了上海管弦乐团,由曾在德国伯林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归来的黄自任团长,自己任指挥。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交响乐团。
上海管弦乐团成立后,排练上演了《士兵的故事》、《怀旧》等作品,其中1937年3月在兰心大戏院交响音乐会上,由他指挥演出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最有影响。
上海沦陷后,他携带全家辗转来到新形成的抗战文艺中心桂林,受桂林广播电台邀请,组建广西第一个管弦乐队—桂林广播电台管弦乐队,指挥演奏了《时钟交响曲》(海顿)、《芬格尔洞窟》(门德尔松)、《荒山之夜》等作品的10多场音乐会,其中1939年7月在桂林市体育场举办的首届广西省国民基础学校歌咏比赛(他是评判主任)授奖大会上,他指挥了万人大合唱,声势之大,热情之高,场面之大,开启了抗战期间群众歌咏的空前盛况。在场的戏剧家田汉看了非常震惊,在《扫荡报》上撰文大加赞许。他还创作谱写了《国殇—祭阵亡将士诛乐》、《冲锋歌》、《伤兵之友歌》、《爱国的家庭》、《民族的歌手》、《“七七”两周年献礼歌》等大量抗日乐曲。
1940年初,吴伯超被励志社管弦乐团副总干事施鼎莹“挖”到重庆,任指挥。3月巧日,他在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组织的春季联合音乐会上指挥演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博得满堂喝彩。接着又被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聘为首席指挥。同年6月,立法院院长孙科、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发起成立中华交响乐团,请他任指挥,奠定了他在中国交响乐领域的领军人物地位。
1941年春,他为弘扬交响乐事业造势,与郑志声、马思聪等策划了一场“三乐团联合演奏会”。演奏引起轰动,以后重庆只要有重大音乐活动和接待外国贵客活动,他必定作为首席指挥。1942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推行“音乐月”活动,在白沙镇举办一场由全国各大专院校歌咏队参加的中国音乐史上史无前例的万人大合唱音乐会,特请他担任指挥,指挥演唱他自己创作的《我们是民族的歌手》和常州人赵元任的《苏州河北岸的大国旗》等作品,听众达7万多人,他成了山城家喻户晓的指挥家。
吴伯超先后创制了很多礼乐乐曲。其中有一首借鉴欧洲古典器乐谱,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三重唱创作的混合四部合唱曲《中国人》流传最广。美国总统罗斯福特使居里目睹了他指挥演奏后,称它“足以象征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特意叫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灌制成唱片寄给罗斯福总统。
1943年起,吴伯超将主要精力用于音乐教育,被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指名出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他事必躬亲,教育计划、课程设置、聘请师资等无不过问操劳,还亲自为学生上课。在他严厉的督教下,很多学生后来成为我国音乐领域的栋梁之才,其中知名的有著名指挥家严良望、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系主任周同芳、《人民音乐》主编伍雍谊等等。
吴伯超办教育独具慧眼。他认为,中国要想培养出世界级音乐人才和建立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这一计划自他接任国立音乐院院长起就一直在思考。民国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采纳他建议,拨专项经费。吴伯超开办了我国第一所儿童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学校设在常州椿桂坊灵官庙(今常州市一中内),招收6-12岁学生接受音乐教育。
吴伯超为使幼年班成为培养中国音乐人才的摇篮,聘请了国内一流音乐人才王人艺(聂耳的老师)、盛天洞(盛中国的父亲)、黄源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首任校长)、陈传熙(上海电影乐团首席指挥)、张隽伟(杰出音乐人黄晓同、陈燮阳的老师)来幼年班执教,还不惜重金,聘上海租界工部局交响乐团外籍首席指挥来常兼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幼童如盛中国、李学全等成了新中国诸多乐团的首席指挥和乐器演奏台柱,李学全还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国际音乐比赛金质奖者。
吴伯超是一位海峡两岸公认的音乐大师。上海音乐学院有位教授说过,要是吴伯超在世,新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人选说不定就是他,因为他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屈指可数的元老级人物,论辈分、资历以及办学经验,都优于马思聪。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系主任、教授周同芳说:“如果吴伯超先生在台湾,台湾管弦乐团的组成与人才的培育,必然会有一番与今日绝然不同的景观”;“如果吴伯超先生在台湾,台湾可能早就会有一所完整的独立音乐学院,台湾音乐的整体起步将有可能发展得更快。”西北音乐学院院长赵梅伯评论吴伯超是一位世界性的音乐家,“他具备个人的、时代的、民族的风格,所作曲调,中西合璧,淋漓尽致,作曲上的才华,在近现代中国作曲家中,无人能与其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