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阳,1939年生,常州武进人。交响乐指挥家。
陈燮阳出身于文化人家庭,父亲陈蝶衣为填词圣手,母亲是个京剧爱好者。但不幸的是,12岁母亲去世,父亲娶了继室,去了香港,从此他失去了家庭温暖。但艺术细胞却在他身上骚动滋长,生活艰难也没能挫伤他追求艺术的热情。他整天摆弄家传的一把二胡,拉到炉火存青,以清脆悦耳的铃声,赢得了音乐学院附中老师的赞赏,1953年被录取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生。
陈燮阳先学钢琴,后入作曲班。天赋加勤奋,他在磨砺中成了班上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1960年,他直升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名师黄晓同教授。
陈燮阳的指挥才能从读上海音乐学院时就开始显现。恩师黄晓同教授为考验他的应变能力,有一次假装患病不能到场,临时指派他去“救场”。年轻好胜的陈燮阳竟挥洒自如,经受住了关键的考验。这为他后来扬名音乐界埋下了伏笔。
1965年,陈燮阳毕业走出校门,出任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常任指挥。其间,陈燮阳指挥排演了《天鹅舞》、《葛佩莉娅》等多个舞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这两个舞剧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经典作品。
1984年,他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1986年,乐团实行音乐总监负责制,他改任总监兼首席指挥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第一位文艺院团总监,当年还被评为中国音乐界新闻人物。现为国家一级指挥和全国政协委员。
从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他参加了荟萃我国民族丰富多彩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指挥工作。1987年,他获“上海之春”音乐节作品优秀指挥奖,指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获得1989年中国唱片社颁发的金唱片奖,个人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书中。2002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指挥的《朱践耳交响曲集》系列唱片。2006年又出版《朱践耳管弦乐曲集》、《吕其明管弦乐曲集》系列唱片。他还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录制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和中国作曲家丁善德的交响乐作品集等。
陈燮阳是活跃在国际乐坛的中国指挥家,先后到苏联、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韩国、朝鲜、新加坡、澳大利亚、奥地利、德国、丹麦等世界数十个国家演出。
1982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应邀在第33届阿思本音乐节上指挥纽约现代管弦乐团演出他精心安排的曲目——中国芭蕾组曲《魂》、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一次“让中国的音乐传遍了世界各地”。演奏结束,观众全体起立,热烈的掌声长达4分钟。
1998年、1999年,他率领中央民族乐团赴奥地利、德国、丹麦,在世界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和柏林爱乐大厅指挥中国农历新春民族音乐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民乐震撼了世界。
2003年,他率领上海交响乐团巡演美国11个城市,取得巨大成功。在波士顿剧场里指挥完《北京喜讯到边寨》后,大批观众迟迟不肯离去,结果延误了航班。有一次因航班延误,乐团抵达纽约剧场已超过开幕时间半小时,纽约的观众没有埋怨,还给了陈燮阳和他的乐团满场座无虚席的至高礼仪。
他在世界各地演出,刮起了中国音乐旋风,倾倒了无数观众。有人形容他在台上指挥时就像“高踞王座之上的咆哮雄狮”。
陈燮阳创造了中国指挥艺术家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在世界音乐圣地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中国民族音乐;第一个指挥录制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指挥录制电影《卧虎藏龙》配乐,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大奖;第一个身兼北京、上海两大乐团总监;第一个为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登台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