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蝶衣(1909—2007),常州武进人。歌坛词圣,文坛奇才。先后创作了《南屏晚钟》、《情人的眼泪》、《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凤凰于飞》、《爱神的箭》、《春风吻上我的脸》、《我有一段情》等5000多首优美动人的歌词。
20世纪20年代,陈蝶衣的父亲在上海《新闻报》报馆当编辑,少年陈蝶衣有空就到报馆帮着抄写。部门主管看他懂事,字也写得很好,让他綴学,留在报馆当练习生,负责文牍方面事务。报馆有位常州同乡张春帆,是有影响的作家,写了近90万字的长篇小说《九尾龟》,看到小同乡天资聪颖,好学不倦,颇有潜力,便有心栽培他。陈蝶衣很快摸到了办报、编辑的门道,练就了一手好文章,为实现“由来千种意,并是桃花源”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藏龙卧虎之地,陈蝶衣想干一番事业,离开了《新闻报》,1932年底自己创办了《明星日报》。他以全新超前的思路,策划了评选中国电影皇后活动,从激烈的报业竞争中闯出了一片天地。他在报上连续印选票,吸引广大读者买报投票,隔几天再刊登一下票数统计结果。评选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影片公司的积极响应。上海有大大小小影片公司40多家,都想推出自己的招牌影星,争着投票,互相攀比。公布结果那天,陈蝶衣聘请40多位社会各界名流,包括律师在内,现场监督开票,以表明评选结果的公证性,扩大评选的知名度。明星影片公司的胡蝶、天一影片公司的陈玉梅和联华影片公司的阮玲玉票数居前三,胡蝶以21334万票当选一甲电影皇后,陈玉梅和阮玲玉并列二甲皇后。巧的是,陈玉梅也是常州人。
陈蝶衣通过策划这个活动,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一跃而成为上海滩的名编辑。从此,他把办报方向瞄准了明星。《明星日报》成为专门宣传娱乐讯息的主流报纸,1998年出版的《影坛钩沉》评其为“中国最早的有影响的娱乐报纸”。后来《电声日报》看到陈蝶衣的创意名利双收,效法搞起了评选中国十大电影明星活动。
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是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陈蝶衣对新事物十分敏感,还善于深人思考,把握潮流。有一次看周璇主演的电影《鸾凤和鸣》,听到主题曲《不变的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联想沦陷时期自己身处上海“孤岛”,歌词唱出了“围城”中大多数“遗民”的心声,禁不住眼泪往外流。他忽然省悟,歌是活的,文是死的,歌曲的影响面和震撼力远远超过文字,立即决定转向为歌填词,以唤起民众的情感。中华电影公司导演方沛霖正好有一个《倾国倾城》电影剧本要他帮着填词配曲,陈蝶衣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国家处于多难之秋,怎么国也倾、城还倾呢?”导演听了直点头,听从他的建议,电影改名为《凤凰于飞》。插曲由周璇演唱后,家喻户晓,成为经典。
陈蝶衣自此以后开始了半个世纪的填词生涯。他整整“引领了一个流行歌唱时代”,作品唱红了歌手,造就了潘秀琼、邓丽君、蔡琴、费玉清、林忆莲、张惠妹等一大批歌坛明星。1988年和1996年,香港电台、香港创作人协会向他颁发了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最高荣誉)和终身成就奖。他去世后,费玉清惋惜地说:“一代大师离开乐坛,他的地位已无人可取代。”2001年10月,第十五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再一次回望了他作词的精彩,专门安排了一场《海上寻梦——陈蝶衣音乐作品会》音乐会,上演《蔷薇处处开》(同名影片主题歌)、《玫瑰玫瑰我爱你》(影片《天涯歌女》中的插曲,为中国第一首被译成英语而传向世界的经典名曲)、《夜来香》等,陈蝶衣的儿子陈燮阳担任指挥,吸引了许多港、澳、台老歌迷前往观看,演出场面十分火爆。
陈蝶衣多才多艺,文学、弹词、诗词无不精湛。他20世纪50年代初在香港编写第一部《小凤仙》剧本起,20年间创作了《秋瑾》、《桃花江》、《百花公主》、《原野奇人侠传》等50多部电影剧本,造就了像李丽华、乐蒂等众多香港电影明星。另外,他还编过《梁祝》歌剧剧本、《香妃》弹词,创作过《银幕外史》等长篇小说,有诗集40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