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名山(1875—1944),常州人。人称江南大儒。著有《名山集》、《续集》(三集至九集)、《名山文约》,诗集有《谪星诗集》、《名山诗集》,词集有《谪星词》、《名山词》、《海上词》。
钱名山世居常州菱溪,自幼饱读诗书,16岁成秀才,19岁在南京乡试中举,29岁在河南参加会试,中第16名进士。他的文章得到的评语是:“行文奇秀,用笔豪迈,自铸伟词,不拾人牙慧。”由于他不喜欢馆阁体的书法,没有入翰林院,以二甲进士授刑部主事。在朝中,他曾屡次上书言事,都没有下文。他对清朝廷彻底失望,1909年毅然弃官回乡。
1914一1932年,他在常州东门外的寄园创办书院。以园中快雪轩为讲授之处,最初弟子5人,后来各地学生慕名不远千里而来,不数年即达30余人。授徒之外,他著书立说,赈灾救难。
1937年,抗战爆发,寄园毁于战火,钱名山被迫携全家避居上海。1944年,因胃病突发去世,归葬常州,追悼仪式由吴稚晖主持。
钱名山设馆19年,教得英才辈出。江南才子、张大千的艺术知音谢玉岑,艺术大师、古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画家马万里、邓春澍,诗人伍受真、王春渠、钱小山、钱仲易,还有文化硕儒虞逸夫、羊淇、羊汉、谢伯子、汪仲阳、杨维良、王道平(台湾)等一批文化俊杰,均为寄园弟子。谢稚柳晚年专门写了一篇情深意挚的《忆寄园》,回忆6年的寄园生活,为自己增长学识及艺术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岁那年,谢稚柳画了一张梅花,钱名山说画得太散了,把收藏的古代字画拿出来给他看,这使他大开眼界,书画水平大进。特别是那张一见钟情的陈老莲的《梅花》,决定了他书画的半世生涯。人们问及他的艺术道路,他总是说:“我是从寄园走出来的。”程沧波13岁小学毕业后,承钱名山悉心授业,学识和人品颇具乃师遗风,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时,刚正不阿,抑恶扬善,为了坚持办报的独立性,他多次与国民党上层发生冲突。
钱名山在政局动荡、文风黯淡的时代背景下,捍卫了传统文化的尊严,蕴育了读书崇文的种子,传续了中华国学的精髓,培厚了常州地域文化资源,不仅令寄园弟子铭感五内,更将在文化传承史上名存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