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代,“南兰陵”即现在的常州出了南朝齐、梁两朝开国皇帝,常州由此被称作齐梁故里。
萧道成(427~482),齐高帝,南北朝时期南齐的创始人,执政四年。萧衍(464~549),梁武帝,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创始人,执政四十八年。
结束动乱,促进社会稳定。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政治分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萧道成与萧衍凭借自己的才智与武力,在乱世中崛起,于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为追求政治清平,力保社会稳定,推行文化繁荣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禁杀戮。自汉朝终结,三国纷争始,中央集权衰退,为争夺和维系皇权而进行的宫廷杀戮愈演愈烈。齐梁萧家的皇族内部也是杀戮成风,但萧道成和萧衍两人却是例外。他们在夺位之时,没有采取杀戮的政治手段。萧道成在临终前叮嘱儿子萧颐(齐武帝),要总结刘宋的教训,绝不能骨肉相残。所以,在齐武帝执政的十三年中没有乱杀人。萧衍上台后更是推行族内和睦,在他执政的四十八年中,南朝政局基本稳定。
促民生。齐高帝和梁武帝分别制定了许多减轻人民负担,奖励农耕的政策,如免除百姓的旧租宿债,减免税收,免除民役,动员流民回乡务农,开垦的荒地一律免税等。这一系列惠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耕作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打击门阀,倡导开明政治。萧道成和萧衍在未做皇帝时就清楚地认识到,外族入侵、国家分裂、生灵涂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内乱。自汉末中央集权衰败后,地方权力被有实力的大姓控制,他们不仅不执行朝廷的政令,还时时要挟朝廷。由于这种“门阀制度”的盛行,历史上出现了“八王造反”、“五胡乱华”等事件,使中国南北分割,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所以萧道成、萧衍当政后的首要任务是打击门阀。他们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许多措施限制豪门的发展。如不准豪门霸占土地、私立武装,取消对豪门的一切优惠,限制豪门参政,广招寒士任职,使政治气象焕然一新。萧衍还设立意见箱(叫“谤木函”、“肺石函”、“登闻鼓”),广开言路,广纳民意。
齐高帝、梁武帝在位时不仅制定了官衔制度,改变了官僚队伍的结构,还对现职官员严加管束,抵制了官场奢侈腐败之风。如齐高帝不准大臣佩金戴银入朝,不准豪吃,参加国宴的官员要自己交饭钱。梁武帝本人一床被子盖两年,一顶帽子戴三年,把宫内的饰品全部撤去,冬天写文章不生火炉。
萧衍曾对某个臣子的一匹骏马大加赞赏,那人就想把马献给他,献了多次,都被萧衍拒绝,那人无法可想,就把马偷偷拴在皇宫后门的柱子上。萧衍知道后,即回信一封,拴在马头上,把识途的骏马放回。此后萧衍在民间的威望大增,同时也抑制了社会上的行贿之风。
弘扬学术,提出三教同源。二十岁上下就成了“竟陵八友” 之一的梁武帝萧衍, 文史、哲学成就斐然。在经学方面,他主持多部典籍的注疏,写了《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经注。又制定了吉、凶、军、宾、嘉五礼,这五礼对后世影响很大,隋唐后的礼制就是以此为基础制定的。在史学方面,他提出要编写“通史”,改变了过去只写当代、断代史的做法,他主持编纂的六百卷《通史》,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梁朝,记叙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保持了中华历史的连贯性。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诗作及歌曲,他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也很多。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倾心于佛学研究,把儒学的“心性论”融入了佛学,使佛学走上了本土化道路,使佛教在南方迅速流传开来。萧衍生于皇族,从小接受儒学教育,青年时与陶弘景为友,深悟道学的真谛,后皈依佛教,潜心研究佛学,因此他精通儒、道、佛三教的教义。他发现三教的教理都是提倡人心向善,因而把儒家的“礼仪”、道家的“无为”、佛教的“因果报应”融为一体,提出了“三教同源说”,为三教圆融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好友陶弘景在他“胁迫”下皈依佛教,反思道教,出面组建了三教一体的新道教,在常州茅山上既设道堂,也设佛堂,道、佛弟子兼收,从组织上实现了道教的圆融。由于萧衍利用皇权大力推行,三教圆融终于在南朝得以实现,三教圆融不仅统一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为盛唐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打下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