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达,字博纯,1880年生于常州。从小聪明好学,五六岁时即在父母督教下读《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后进私塾附读,20岁中秀才。在旧学被实用科学替代的影响下,他和蒋维乔、庄俞、严练如等合请一位日本教师,学习日语及数理等科学文化。三年后,新知识大为提升,编著《最新文法教科书》和简明《乐典问答》,由上海两家书局印发。
投身平民教育事业
1903年后的三四年间,伍达先后在桐城吴汝纶,同乡张赞墀、庄蕴宽家坐馆。他在教课之余,埋头于中日文典籍的研读,有时为上海《申报》写专论,文字流畅而犀利,这与他平日喜欢读梁启超辑印的新民丛刊有关。1905年全国立宪运动兴起,伍达对立宪运动充满了信心,在《预备立宪公会报》上发表《论筹备宪政必以改良教育为起点》,主张通过学校与社会教育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
1908年,伍达出任武阳(武进、阳湖县)劝学所总董(即今教育局长)。在他的任内,全县增设一百多所小学,为常州初等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一面抓学校教育,一面着手创建社会教育场所,在常州(包括武进、阳湖乡区)设置了十四处演讲所,每晚演讲社会道德,改良社会风俗,崇尚节俭,破除迷信等,向民众灌输文化常识,并制订实行普及教育分期办法,上呈全省推广施行。是年冬,伍达赴日本考察,他一边考察日本的教育,一边到大学听课。伍达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富民强,应当归功于教育。中国若要富强,首先须从教育入手。当时国内中小学教育已逐渐创设,而社会教育尚无人倡导。他认为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应该齐头并进。因此他在考察日本期间,特别留意日本社会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办法。
1911年8月,伍达从日本归来。后应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任职。蔡元培在拟定教育部官制时,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并立,使社会教育第一次在教育行政上获得独立的地位。伍达被聘任社会教育司职。伍达对社会教育事项多有谋划,盼望能迅速推广。但不久孙中山辞去大总统,由袁世凯继任,政府北迁,伍达与蔡元培一起离职。
伍达认为,中国幅员广阔,国家的建设事业不能寄希望于少数有知识能力者,更不能静待将来学生学成毕业后再有作为。目前就一些人的年龄看,已不可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因此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多数人的文化水平,只有致力于社会教育,实在无其他途径可走。伍达离开临时政府教育部后,决心绝意仕途,以毕生精力从事社会教育工作。
创办平民教育机构
1912年4月28日,伍达在上海和于右任、张謇、蔡元培、马相伯、吴稚晖等发起成立中华全国通俗教育研究会,成为中国社会教育事业的正式开端。该会会址设在省教育会,唐文治任会长,伍达与黄炎培为理事,具体事务由伍达主持。加入该会者有300多人。由于许多知名人士共同倡导,该会声势浩大,社会教育逐渐风行,全国先后有14个省成立分会。南洋也创办了分支机构。
随着活动的开展,伍达发现推广社会教育工作头绪很多,必须规范相应秩序和实施办法。为此,他一方面将“中华全国通俗教育研究会”改名为“中华通俗教育会”;一方面制定各种实施方案,主编《通俗教育研究录》,筹办通俗教育用品制造所。其中《通俗教育研究录》由伍达亲自编辑,每月出一期,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颇受读者欢迎。如第三期刊登的吴稚晖为劝募爱国捐在上海新舞台唱“小热昏调”的全身照片和表演的四言唱词全文,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推动平民教育活动
为了全力推进社会教育,伍达甚至动员家人参加舞台剧的表演。他认为,戏剧可用来移风易俗,是推行社会教育的一大工具,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都有益,因而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
民国初年,教育会各地分支会的工作,主要是设立各种补习学校,举行通俗讲演,创设阅报所及巡回文库、通俗图书馆,发行白话报,改良戏曲唱本等。各地方法虽不尽相同,但活动皆有声有色,气象万千。据庄泽宣《民众教育通论》中介绍,当时除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外,其他各省均设有通俗教育会,且在1912年至1913年影响较大。
1912年,伍达当选为中央教育部临时会议议员。除负责上海总会事务外,还主持总会在北京教育部设的通信处工作。7月,伍达起草了《通俗教育设施法》,提出“注重卫生、谋生、公众道德、国家观念等四主义”,之后还被选为国会候补议员。
由于中华通俗教育会是一个人民团体而不是政府机构,会中的一切费用全靠热心人士的捐助。随着活动的蓬勃开展,会务经费越来越困难。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国民党受到沉重打击,很多赞助该会的社会贤达,出国的出国,消极的消极,一时无人来过问通俗教育会会事。然而,伍达仍极力苦撑着。会中原设有常务理事5人,实际负责的只是伍达一人,内外诸多事务都集中在他身上,可谓心力交瘁。
1913年春,应吴稚晖邀请,伍达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召开的临时教育和读音统一会会员会议。伍达趁北上机会,在沿途各省作宣传演讲,帮助各地认识社会教育事业的意义。到京后,伍达拜谒了在京的教育界名流,动员他们入会,鲁迅即是被动员入会者之一。数月的奔波劳累,伍达肺病复发,两次大量呕血,不得已进入日本人开设的川田医院治疗。伍达在病中仍念念不忘社会教育。病一时不见好转,而上海总会方面的函电纷至沓来,要么“经费无着,势将解体”,要么“盼速南旋,以维残局”。伍达眼看着一手创建的中华通俗教育会陷入绝境而忧心如焚。有病不能安心医治,又不肯向朋友求助,他的病情一天天恶化,1913年9月6日溘然长逝,年仅34岁。教育界闻讯无不痛惜。
伍达是清末民初中国最早倡导社会教育的教育家和先行者,在困难重重之下以民间力量全力推动社会大众教育发展,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中国民众的社会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