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辛亥革命中的常州人 >> 内容
陈范——《苏报》馆主
发布日期:2016-06-2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1901年至1904年是中国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革命派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舆论阵地就是《苏报》。当时,《苏报》连续发表《读〈革命军〉》等一系列文章,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苏报》案是民主革命走向高潮过程中的一起著名反清政治案件。就是因为这件事,国际上才知道中国有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派,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这个《苏报》馆主就是常州人陈范。

    接办《苏报》宣传革命

    陈范,1860年出生在常州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家庭。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陈范接受了几年正规的封建教育后参加了科举考试,希望能够取得功名,但结果却是“累试不第”。后通过捐买就任江西铅山知县,在任上,陈范逐次整顿、革除弊端,遭到地方恶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也为上司所不满,被弹劾革职。

    1898年,陈范来到上海。一日从朋友处得知《苏报》欲出售。这是一家创刊于1896年的日商报纸,这一时期的《苏报》内容是十分陈腐的,所载大多是市井琐事甚至黄色新闻、谄媚权贵之事。不多久,报纸就因销售不畅、亏损严重而难以为继。陈范考虑到自己对文字工作的兴趣,就从经营不善的胡璋手中买下了《苏报》。

    陈范接管《苏报》后,摘去外商的牌子,将它变为中国人自己的报纸。陈范的妹夫汪文溥、儿子陈仲彝、女儿陈撷芬也赶来馆中帮忙。

    当时,上海报界著名的报纸很多,竞争很激烈。《苏报》从易主开始就面临着稿源匮乏、销售不畅的困境,有随时倒闭的危险。

    然而,陈范与革命党人的交往改变了《苏报》的命运。1900年夏,唐才常、林圭等人在上海组织正气会,陈范参加了这个组织。1901年春发生的拒俄密约事件和“张园”演说会,都能见到陈范的身影。1902年4月,蔡元培、蒋智由、黄宗仰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陈范是成员之一。1902年11月,中国教育会成立爱国学社,蔡元培任总理,陈范参加了开社典礼。

    随着变化的时局,陈范不断地调整办报思路,从保皇而渐趋革命,《苏报》的舆论导向悄然转变。爱国学社的经费不足,就与《苏报》相约,由学社教员蔡元培、吴稚晖、章太炎等七人轮流每日为报社写一篇评论,报社则每月给学社一百银元作为报酬,由此《苏报》渐为爱国学社师生发表言论之园地。

    《学界风潮》弘扬正义

    上海南洋公学退学事件引起了陈范和《苏报》的关注。《苏报》率先报道此事,澄清事情真相,赞扬学生的正义举动,斥责校方和顽固教习的愚昧、蛮横。后来,南京陆师学堂也发生了退学事件,《苏报》也给予了报道,抨击学校当局干涉言论自由。当时,清廷实行“新政”,各地竞相兴办了许多新式学堂,推动了新式教育的普及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但也造成学堂内新旧思想交织、两种文化冲突引起的罢课、退学等事端频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民众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报刊生怕触动时忌,不敢报道或仅是轻描淡写地提及。《苏报》特立独行,热情报道各地学潮情况。1903年2月,《苏报》特辟“学界风潮”一栏,将各地学堂中的腐败黑暗现象公之于众,赞扬进步师生的抗争。这样,《苏报》大为世人瞩目,销售量节节攀升。

    1903年5月,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学生章士钊为《苏报》主笔,对《苏报》进行了大改革,使得形式更加活泼,内容更加充实、精练,论说的分量重了,战斗性更强了,几乎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屹立于报林之中。改革后的《苏报》主要宗旨是反对改良、宣传革命。6月7日,章士钊得到陈范默认后在《苏报》上发表《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一文,矛头直指清朝大吏,后又连续发表了引人注目的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的“新书介绍”,刊登《序〈革命军〉》、《读〈革命军〉》、札录《驳康书》等有影响的文章。

    不畏强权勇往直前

    《苏报》针砭时弊的激烈言论早已引起了当道者的注意和忌恨。1903年6月,两江总督魏光焘电告外务部称:“查有上海创立爱国会社,招集群不逞之徒,倡演革命者邪说,已饬查禁密拿。”清廷即时下旨:“著沿海沿江各省督抚,务将此等败类严密查拿,随时惩办。”于是,两江总督魏光焘派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到上海,要他联络租界当局共同查办爱国学社和《苏报》。

    俞明震思想比较开通,同情士类,他就是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所说的那个“新党”。1903年6月25日,俞明震亲自到《苏报》馆找陈范,恰逢陈范外出。第二天,又召见了吴稚晖,对吴说:“《苏报》闹得太厉害了,梦坡是我熟人……先生等劝其温和些,太炎先生似乎闹得亦太凶。”吴稚晖说:“二人脾气,恪士先生所知,但朝政如此,亦难怪出言愤激。”俞明震听到这里,皱了皱眉,又对吴说:“话如此说,太厉害,也叫当道受不了。”并起身至窗前案上,抽出一公文给吴看,原来是两江总督魏光焘所发的命令:“照得逆犯蔡元培、吴敬恒,倡言革命,煽乱谋逆,着俞道会同上海道密拿,即行审实正法。”吴稚晖读至此,公文就被俞明震抽回,并笑着与吴稚晖一同吃面。

    《苏报》接到这样的警告后,依然我行我素,倡言无忌。第二天,竟刊出文章《论江南陆师学堂指退学生为革命党事》,指名斥责俞明震。又连续发表了言词激烈的文章,抨击清廷,声称“革命之事不可一日缓”。29日,更是登峰造极,将章太炎驳康有为的长文摘录一段,冠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的标题发表,矛头直指清朝皇帝载湉。这下当道者真的“受不了”了,清朝当局查封了《苏报》,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制造了轰动一时的《苏报》案。1905年,邹容在狱中被折磨致死,1906年,章太炎刑满释放。清政府企图通过这一事件压制舆论以达到镇压革命的目的,然而事与愿违,通过“苏报案”,《革命军》的销行更广,革命风潮日盛。

    《苏报》案发后,陈范在友人的帮助下逃到了日本。在横滨山下町寓所,陈范终于见到了他心仪已久的孙中山,孙中山对革命的见解,使他很受教育和鼓舞。1904年冬,冯自由、梁慕光、胡毅生等人在横滨组织洪门三点会,陈范携其二妾和女儿陈撷芬与会。后来,洪门策划和参与多起武装起义,陈范积极奔走,为武装起义募集资金,声援国内的反清斗争,为革命做了不少事情。

    1905年夏,陈范从香港回到了上海,谁知竟是自投罗网。陈范在狱中被关押了一年多,经多方营救才被释放。湖南光复后,陈范与汪文溥共同参加了湘桂援鄂联军,可是联军司令沈秉堃毅力不足,又无远志,陈范对他很失望,于是离开湖南回到了上海。

    1909年,他加入了柳亚子等发起成立的南社,与柳亚子等写出了许多抨击反动统治、悼念革命先烈、缅怀民族志士的诗歌。1912年6月,陈范又与柳亚子、高天梅、叶楚伧、李叔同等15人发起组织了国学商兑会,目标是要在西学东渐的大潮冲击下,担当起保存国粹进而担负起国学重建的责任。

    上海光复后,陈范和他的亲友们又一次活跃于上海报界,他在任笔政的《太平洋报》上接连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宣扬共和,力图将中国引向现代国家的轨道。民国建立后,陈范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但他不以功臣自居,而是闭门蛰居,潜心写诗作文。在陈范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就是靠写诗文和小说换取养老之资,免于饥寒。

    1913年5月16日,一代报人陈范在贫病中与世长辞,终年54岁。死后竟“无以为殓”,靠着亲友的捐赠,才将其遗体装殓。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