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辛亥革命中的常州人 >> 内容
赵凤昌——“民国产婆”
发布日期:2016-06-2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南阳路10号“惜阴堂”住着一位老人,他深居简出,但与当时的政要人物袁世凯、唐绍仪等多有往来,与立宪派张謇、程德全等关系密切,与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炳麟等过从甚密。“惜阴堂”成为各派人物聚会之所,许多左右时局的大事都在这里谋定,特别是南北议和等多项重要议题讨论常在这里举行。“惜阴堂”主人从中积极斡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位在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被誉为“民国产婆”的“惜阴堂”主人,就是常州人赵凤昌。

    赵凤昌,字竹君,1856年出生在常州一个没落的望族家庭。赵凤昌早年科考不成,便在朱氏钱庄当学徒。钱庄经理觉得他是个人才,将来能成大器,为他捐了一个县丞官衔,被派到了广州,很快得到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赏识,当了张之洞的机要文案,后又随张之洞到湖广总督任上。由于赵凤昌长期跟随在张之洞身边,对张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揣测心理十不离八,摹仿张之洞笔迹代拟公函几可乱真,时间一长便遭同仁忌妒。后来有人弹劾张之洞,朝廷以赵凤昌“揽权”为由,把他革职永不叙用,使张之洞逃过一劫。张之洞知道赵凤昌是因自己而丢官,因此对他格外关照,不仅替他向盛宣怀讨了一个武昌电报局的挂名差使,而且还派他驻上海办理通讯运输业务,实为张的驻沪办事处。由此,赵凤昌便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上海。赵宅不仅是张之洞搜集内外信息的基地,也是湖北省派往海外留学生的中转站。

    冒险抗旨策东南互保

    赵凤昌到上海后,深知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因此,他便尽一己之力为社会进步四处奔走。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师形成高潮,赵凤昌预见到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战火会破坏中国南方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将来的前途考虑,他把清廷与各国宣战的诏令视作“矫伪”,以湖广总督张之洞代表的身份与盛宣怀、何嗣焜(两江总督刘坤一代表)、恽祖翼(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代表)等几个常州同乡一起,联合东南各省督抚与各国在沪领事签订互保条约,积极策划推行东南互保,使长江流域经济中心免受了战火的蹂躏。后来,他还试图与张謇一起将慈禧与光绪从北方迎至南京或汉口,然后强迫慈禧交出政权。但是,由于张之洞、刘坤一二督与西太后之间并无根本矛盾,加之西太后很快向列强投降,使他们之间的矛盾缓解,赵凤昌等人的计划遂成泡影。之后他又和孟森、孟昭常等常州人联合张謇等积极宣传更张政体实行立宪。当看到清廷只是把立宪作为一个幌子之后,赵凤昌开始明白,要想救中国必须另谋出路,这正是他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联合的思想基础。

    总揽全局聚各方精英

    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募集革命基金,国内的革命党人各自为战,革命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宣布独立的省份,政权纷纷落入了军阀、官僚、政客、

    立宪党人的手中。袁世凯凭借他的地位和武力成为封建王朝和外国列强进攻革命的新工具。革命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政见上超越南北党见的赵凤昌,思路开阔、智谋超群,对南北形势判断精确,常出奇策,成为掌控各派政治力量博弈、妥协、合作的核心人物。

    武昌起义不久,赵凤昌即拟订政见五条:保全全国旧有疆土,以巩固国家之地位;消融一切种族界限,以弭永久之竞争;发挥人道主义,以图国民之幸福;缩减战争时地,以速平和之恢复;联络全国军民,以促共和之实行。此确为老成谋国之金玉良言。为实现此五条,赵凤昌等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努力。

    武昌起义消息传至上海,赵凤昌即邀集张謇、庄蕴宽及同盟会会员黄炎培、立宪派人物雷奋、孟森等到“惜阴堂”会商应对之策。上海光复,赵凤昌又与张謇居中调停,“惜阴堂”成为南北方代表幕后商议的地点,并约定在上海,由江苏代表雷奋致电各省派代表前来讨论“将来国体、政体根本计议”。

    1911年秋冬之际,孙中山从美国取道欧洲、香港回国,12月25日到上海。他首先与同盟会黄兴、宋教仁等商讨组建政府诸事,次日即拜会赵凤昌。

    赵凤昌的女儿赵志道从阳夏战争前线“乘船返沪”,见到一个颇有历史意味的场景:“先君已除辫,终日与各方人士讨论国事。座上客有章太炎、孙中山、宋教仁、戴天仇、张季直、庄思缄、汤蛰仙等。所议为电请清帝退位及劝袁世凯赞助民国等事。南北议和时,先君常去观渡庐与伍廷芳策划和议条件。闻五色旗寓五族共和意,嘉禾国徽寓以农立国意,皆出先君倡议。”

    赵凤昌是桥梁是纽带,他聚集起江浙沪士绅与孙中山、章太炎、宋教仁、戴季陶(天仇)、张謇(季直)、庄蕴宽(思缄)、汤寿潜(蛰仙)等人商议创建民国的大政方针,又与湖北军政府及袁世凯、冯国璋的北洋势力交相往还,并同外国使团反复沟通,竭力预防列强干涉,促成清帝退位,从而对辛亥首义后中国政局的走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纵横捭阖促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在英租界市政厅举行,但双方讨论和争议的有关停战、国体和召开国民会议等问题,却都是安排在“惜阴堂”里进行的。就连1912年1月中旬,南北双方协议清帝退位后由袁世凯任大总统的密约也是在这里议定的,这一切赵凤昌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时地提出一些两全之策来化解双方的矛盾。比如,南北议和到了最后关头,双方在讨论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后第一任内阁问题时,同盟会坚持内阁总理必须由同盟会员担任,总理通过之后,再由总理提出阁员全体名单,请参议员投票,袁世凯拒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双方互不让步,僵持多日。赵凤昌是幕僚出身,最能揣摩各人心理,他觉得唐绍仪对此问题十分为难,便插言道:“我是以地主的资格列席旁听的人,不应有什么主张。但现在对内阁问题,我有一个意见,可以贡献诸君以备参考。我认为新总统的第一任内阁,是新旧总统交替的一个桥梁,所以这国务总理必须是孙、袁两位新旧总统共同信任的人物。我以为只有少川(唐绍仪字)先生最为合适,只要孙、黄两先生不反对,我很想劝少川先生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这就是双方兼顾的办法。”赵凤昌话音刚落,孙中山、黄兴同时鼓掌,表示欢迎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同时即决定请唐绍仪出任国务总理,这个问题就这样圆满解决了。后来,双方在讨论陆军总长人选时又发生争论,黄兴和段祺瑞都争当此职。最后,还是赵凤昌提出了一个调和方案:即让段祺瑞任陆军总长,而黄兴当陆军参谋总长。如此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南北议和结束后,赵凤昌因调停有方,南北双方均感到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1912年2月9日,孙中山专函聘请他为枢密顾问。不久,袁世凯又专电邀请他赴京担任顾问。但此刻的赵凤昌已无意在仕途履险,对双方的盛情邀请都辞而不就。他不谋官职甘当布衣,直至1938年在上海去世。

    《赵凤昌藏札》共109册,原藏在国家图书馆,近年来正式面世。对南北要人的大量机密函电进行仔细梳理,可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足见赵凤昌在南北议和与建立民国过程中所起的决策作用。然而赵凤昌为人低调,处事谨慎,对机密讳而不谈。加上国民党修民国史有意无意排除本系统之外人士的历史作用,后来诸学者的辛亥革命史又重在表述革命党的活动,文献材料尚未披露等原因,知道这些秘密的人并不多。当代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研究后认为,赵凤昌等常州系人士在武昌首义——民国创立这一历史关头,心忧天下,超越党派,运筹帷幄,大处着眼,实处着手,且始终与历史前进的大方向相切合,诚古今中外罕见之布衣谋略大师,称之为“民国诸葛”颇为恰当。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