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州市国土资源局主办、常州市土地学会承办的《常州市国土资源志 (1995—2007)》,于2008年上半年着手拟定志书篇目框架,下半年开始查阅档案、搜集整理资料,同时部署局机关各处室和事业单位汇总、提供原始资料。2009年3月开始编写初稿,又经过编志人员的讨论修改,局机关各部门和局领导的初审、复审,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2010年10月形成《送审稿》。2011年3月29日,由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马克伟为组长的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省土地学会、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送审稿》进行评审并作出评审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志书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资料翔实,行文规范,特色鲜明,是一部好的市级专志,对全省二,轮国土管理专志的编纂工作有引领作用”。
本文就《常州市国土资源志》所体现的鲜明特色作一个初步的剖析。
一、志书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管理历史性变革的时代特色
《常州市国土资源志》作为《常州市土地志》的续志,其断限上起1995年,下迄 2007年,大事记则延伸至2010年。这段时间正是我国八五期末至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生重大历史性变革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国家规定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制,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人为国土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严重违规违法的地方政府实行约谈、问责制。2004年起实行国土资源管理省以下垂直领导。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力度,设立国家垄断的土地一级市场,除按规定可以划拨方式供地的项目外,对商业、金融、旅游、服务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均采用有偿出让方式供地。2006年后,对工业用地也纳入有偿出让范围。国有土地出让金成为政府的第二大财源。
《常州市国土资源志》较详细地记述了这种种变革。其中以较大篇幅记述了国有土地有偿出让的情况。常州市从1991年8月市土地管理局与天安城北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协议出让第一宗国有土地后,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地方性法规。出让方式也由协议转变为招标、拍卖、挂牌的竟价方式。国有土地的有偿出让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志书分别记述了全市首宗招标(1999年7月)、首宗拍卖(2000年5月)、首宗挂牌(2002年11月)、首宗工业用地(2007年10月)有偿出让的宝贵史实。从1995至2007年,全市供地总量6866宗,面积27740公顷,其中有偿出让5846宗,面积 18531公顷,出让金总额605.73亿元。通过土地交易市场出让的国有土地4770宗,面积 15151公顷,出让金总额559。18亿元。在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中不乏典型事例。如0902四粮库地块出让,经过134轮次的竟价,从 1.85亿元升至3.68亿元,溢价近2倍。又如万福路S03地块,为商住用地,通过竞价以每平方米1.2万元成交。分别创下竟价轮次最多和商住用地价格最高的纪录。志书分别列表记载中心城区、新北区、武进区土地交易明细表。其中中心城区从1995至2007年有偿供地1932宗、面积4327.2公顷,出让金合同总额25 3.6 34亿元。平均每平方米586元 (2007年为932元/平方米)。这组数据,有力地证明城市地价的水平。据此可以测算出房价与地价的比例。
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处置,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特有的事物,以前没有先例,以后恐也不可能再有,志书对这一特定事物专门设节记述。常州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改制企业的原划拨土地进行评估、盘活、显化土地资产,采用多种处置方式以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至2005年底,中心城区改制和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处置涉及企业267家。土地面积806.6公顷,出让金评估(合同)总额316887万元。其中作资本金注入或政府投入的20家企业4795 3万元,占15.1%;政府按30—40%收取土地出让金的企业141家185083万元,占58.41%;政府全额收取土地出让金或给予政策优惠的企业9家377.6万元,占0.12%;土地出让金全额或部分抵补负资产的企业61家61248.7万元,占19.3 3%;破产企业36家土地出让金 22225.3万元,占7。04%。其中19家破产企业的土地出让金全额或大部返回用于职工安置的12941.2万元,占破产企业土地出让金总额的58.2%。志书对上述5种企业全部列表记述,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是这一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常州市政府从1988至2007年,先后颁发4次关于征地补偿安置办法,提高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保障制度。至2007年底已初步建立,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基本做到失地农民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志书充分体现了常州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地方特色
常州市地少人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快速,保护耕地和保障建设用地的矛盾突出。这是常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实际情况。《常州市国土资源志》中有关《土地资源》《耕地保护》《土地征收(征用)》《土地供应与处置》等专章,较详细地记述了这一重点、难点问题。
1995年年初,全市耕地面积为206567公顷(3098500亩)人均占有耕地0.93亩。 2003年耕地总面积降至300万亩以下,人均 0.86亩。此后降幅逐年增大。2007年,耕地面积降至2416392亩,人均0.67亩,13年内减少805293亩,虽然通过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增加了123185亩,净减面积达到682108亩。同期供应建设用地面积达41.61万亩。尤以工业用地、开发区(园区)用地、交通道路用地、商业住宅用地及园林绿化用地为多,建设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从 1996年16.1%到2007年22.7%,增加了6.6个百分点。13年来,农用地减少22290.55公顷,建设用地增加28821.38公顷,未利用土地减少6530。84公顷。虽然农用地和耕地面积减少,使粮食总产量相应减少,但由于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业总产值从1995年的42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08.9亿元,每公顷农业用地的农业产值提高了1.6倍。农民人均收入从3397元提高到9033元。更由于各项建设用地得到保障,使得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从1995年的370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881.3亿元,增加4..1倍,每公顷地均GDP由61.17万元上升到189。42万元,增加2。1倍。财政收入从 1995年的28.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414.38亿元,增加1 3.5倍。每公顷地均财政收入由4.87万元上升到41.7万元,增加7.6倍。其中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每公顷工业用地的工业产值从778.7万元增加到 2111,52万元,增加1,7倍。
志书的地方特色还体现在常州市在征用集体土地后大量的撤组转居方面。撤组转居对象主要是郊区无田或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亩的村民小组。由于郊区的农田被大量征用(1995~2007年共征用13.76万亩)。早在1984年就对无田队(组)进行撤组转居工作。至1994年撤组320个。1995至2006年又撤组367个。村民小组撤销后,农户和农民均转为居民户,剩余的集体土地均收归国有。仅据2002至2006年5年内,撤组转居的农业户印达8704户,转居人数24549人。剩余集体土地9760亩收归国有。
志书对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和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用地规模及经济效益作了较详细的记述,特别指出全市开发区用地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但创造了占全市38%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志书记述常州的矿产资源总量偏少,分布不均,重点开采的是岩盐、水泥用灰石、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等16种,占已发现的31种矿种的一半。地质灾害主要是部分地区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滑坡、崩塌等。并记载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分布一览表。对全市废弃露采矿山的环境整治、复绿及其效果作了重点记述。全市需要治理的总面积约2000公顷(3万亩),其中平面面积约占62%,坡面面积约占38%。整治后的土地分别作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或绿化用地等,此项工程仍在有序推进。
三、志书充分体现常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特色
《常州市国土资源志》以“土地资源”“土地调查与登记”“国土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矿产与地质”“测绘管理”“土地法制与监察”“地价与土地税费”“档案管理”等专章。全面记述国土资源管理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常州市的土地总面积几经调查、 勘界,略有误差。2002年以前,为4372.03平方公里,2002年以后为4384.5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2市2区(其中溧阳市1536.24平方公里,占35.04%,武进区1246.64平方公里,占28.43%,金坛市976.26平方公里,占26.27%,新北区461.87平方公里,占10.53%),而中心城区(含天宁、钟楼、戚墅堰区)仅163.57平方公里,占3.73%。
在《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和《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中分别就切实保护耕地,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合理安排各业建设用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整治,地质灾害的勘察与防治等都作了具体分析和科学安排,这两个总体规划是全市国土资源管理行业的地方性法规,工作的依据。土地调查与登记(包括初始登记与变更登记)是土地管理行业各项业务正常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专业性强。常州市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先后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市区地籍调查。2001年底完成三辖市、五区的城镇地籍调查并编绘地籍图。2001至2004年底,完成市区1 33.51平方公里1:500地形测量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库;完成了125.19平方公里1:500全野外采集地籍调查,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库。2003年内全面开展1:1000航测数字化成图及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此两项调查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试点工程。至 2005年全面完成。测绘面积达555.1平方公里。
为了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市国土资源局构建多级分布式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于2002年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按照“急用先行、注重实用、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至今,常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已经走入正轨。建立了基础地理数据库、土地基础数据库、地矿基础数据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一、共享、现势的空间信息基础资源,为国土资源部门的其他信息系统提供了一致的空间定位框架,为其他行业和公众服务提供了统一的空间视图。由市局勘测中心参与研发建设的常州市应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还获得省科协、省测绘局授予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信息中心配合耕保处、地籍处进行建设用地远程报批系统的安装调试,材料准备,人员培训,当年11月中旬,该系统正式运行。成为全省首家实现图文一体化建设用地远程报批的省辖市局。
国土资源部门既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又具有执法监察职能。2002年成立市国土资源监察大队(2005年更名为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辖市、区相应成立执法监察机构,负责查处违法违规用地。除通过日常巡查、群众举报、信访、个案查处、卫片核查等方式实施制度化、常态化土地执法监察活动外,还根据上级部署先后开展非农建设用地执法检查,殡葬用地、砖瓦窑业用地、开发区(园区)用地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和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等专项执法检查。2001~2007年,全市查处违法用地3724宗、面积4937.16公顷。大部分得到制止和处理。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注重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使违法违规用地得到有效遏制。
志书专章记述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是体现专业特色的一大亮点。土地档案是科学管理土地的历史依据,也是单位或个人土地使用权属的依据,具有长期查考价值。除文书档案外,专业档案分为地籍管理类、国土资源利用规划类、建设用地类(含供地、征地档案)、监察类、科技信息类、电子声像类、地质矿产类、财务类等多种。志书详细记述了各类档案的搜集、整理、登记、编号、归档的程序和方法。截至2007年底,档案中心库藏档案共有161016盒(册),其中综合档案3516卷、各类专业档案254735卷,并投资开发档案软件,启动和实施了档案信息化工程,做到查档不需进入库房。2005至 2007年,共接待查档人员1.8万余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3万余件。
由于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领导的重视,常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已建成大容量的信息档案库,并经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市档案局的验收评审,至2007年, 已有市局、佥坛、溧阳局、武进分局4个单位档案室达到省特一级标准,有28个乡镇所达省特二级标准,分别占全省特一级单位的18%和全省特二级单位的61%,在省辖市中名列前茅。
四、志书体现了常州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爱岗敬业的创新特色
《常州市国土资源志》所记述的全部内容,都反映了常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爱岗敬业所作出的贡献和业绩。志书所记述的虽然是各种“事”,但“事”的内涵都离不开“人”。常州市国土资源系统有一支商素质、高学历、高效率、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市局党政领导班子从2000至201 0年,8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 “强将手下无弱兵”,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按照“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管理规范、政务公开、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办事高效、服务文明”的总体目标,树立良好的国土管理新形象。省厅厅长杨任远在全省召开的国土资源系统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表彰常州市国土资源局理论学习好、精神状态好、团结协作好、勤政廉政好、工作实绩好、工作实、成效大。他在另一次讲话中还对市局开创的多个“全省第一”给予肯定。志书在《机构队伍》一章中,专设《荣誉录》一节列表记述受到省、市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共121个次,先进个人共180人次,其中有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全国土地调查先进、全省土地复垦开发先进、地政地籍管理先进、土地管理档案工作先进、政务信息工作先进、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地质灾害防治、财务管理、信访工作、土地评估、依法行政各方面的先进,涵盖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部职能。
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全市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一是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区)活动。1998年11月,市政府发文《关于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区)活动的意见》。2001年12月,金坛市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县(市)。2009年 1月,金坛市和戚墅堰区人民政府被省政府表彰为2008年度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创建工作先进市(区),并分别获得奖励农用地转用指标150亩。二是创建“三无”乡镇活动(无违法用地、无违法批地、无违法管地)。1995年起“三无”乡镇创建活动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1997年,全市有76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数的55%)达到“三无”标准,其中有25个和6个分别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三无”先进乡镇。2002年2月,又有16个乡镇被评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常州市创建“三无”乡镇活动,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优秀创新科技成果”。三是土地管理示范村。这项活动原为金坛市国土资源局首创。2007年4月,常州市局向各辖市区推广这一活动,其目的是把土地执法关口前移,健全市、辖市区、乡镇、村四级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充分发挥基层村组织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从源头上防范和制止违法违规现象。至2010年,全市已有土地管理示范村65个。
从2009年6月份起,金坛市国土管理人员在全国首创建立村级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明确以土地权利人保护耕地,增强农民群众对土地使用与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了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取得明显的成效。一年多来,试点村无一例因用地矛盾的信访发生。201 0年,金坛市已在15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农民耕地保护协会,形成“耕地红线”保护网络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该市已正式挂牌成立农民耕地保护协会。协会协助各方做好土地流转3万亩,化解涉土信访矛盾上百件,制止违法用地112亩,监督土地整理2万余亩。同时,金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矿山标准体系,成功编制了全省首例县级绿色矿山创建标准,被列入全国首批115个创建试点县(市)。金坛市上述两项业绩受到国土资源部的关注,并在《国土资源报》上头版报道。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震强在《常州市国土资源志》评审会上讲话中说:常州市国土资源工作为修志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无论是业务基础建设,专业行政管理,还是科学技术工作,班子队伍建设,甚或社团组织发展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开创性,开拓性工作。评审组在评审意见中对此亦作了充分肯定:“志书真实反映了常州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历程、成就、经验、教训;真实反映了对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五、志书按方志体例,顾及行业志的要求,突出其存史、查考、实用的功能,体现专业志书的编纂特色
《常州市国土资源志》按照地方志的特定体例,采用凡例、概述、大事记、专章及附录等几大块构建,分类科学,归属得当,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行文规范,语言平实,综合运用记、述、志、图、表、录等体裁。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可读性的统一。
从专业志存史、查考、实用的要求出发,《常州市国土资源志》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法规的原始性、延续性。志书编纂的特色之一,是用表较多,例如《土地资源》中的土地资源分布表,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表,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一览表。《耕地保护》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分布表,耕地总量动态变化表,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情况表。《土地征用》中的全市征地情况表。《土地供应》中的全市供地情况表,包括分地区,分项目供地的各种表格。供地数据又分划拨用地与有偿出让的各种数据,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处置的各种表格。《土地市场》中土地交易的明细表。《开发区(园区)》中各开发区(园区)用地和典型企业调查表。《土地调查与登记》中各种土地证发证统计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表,基准地价表等。凡是涉及历年变动的数据,一般都列表记述。列表记述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文字,使读者便于查阅,便于比较,一目了然。同时,这许多数据都是长远起作用的,根据现行政策,土地使用年限长则70年(住宅用地),短则40年(商业用地)。即使期满以后也必须作为史实保存,因此国土资源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数据,从历史的角度看都是弥足珍贵的。
志书编纂的特色之二,体现在较多的运用“附”和“附录”的体裁方面。“附”是在各章、节中附有关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原始文件,文本、公告式样等。“附录”收录有关国土资源管理全局性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领导讲话或文章等。“附录”所选用的部分重要资料,突破了2007年的下限(与大事记延伸至2010年相对应),更能反映出常州市国土资源管理的新进展新成效。志书作这样的按排,一是为了存史,二是从实用考虑,便于当代人和后代人查考利用。
志书编纂特色之三,体现在资料的选用上,做到一般和重点相结合,全面和典型相结合。突出中心城区,兼顾金坛、溧阳两辖市。突出耕地保护、供地、征地、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及生活保障以及违法用地的查处等内容。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常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对编志工作的重视。在上级没有部署编志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决策并实施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工程。确是远见卓识,值得称道。
(作者为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委、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常州市志》总纂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