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志的编纂中,要研讨的问题还很多,诸如篇目结构、体例继承与创新、记述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问题,都在议题之列,本文从首届志书教训中想到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以请教于志界年轻同仁。
续志任务有少数单位已完成,多数单位还在编纂或进入总纂阶段,应吸取首届修志经验教训,继续为续志编修提出若干课题作深入探讨,以求得到规律性的认识,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以为续志应以首届修志为基础,踵事增华,使其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续志中大放异彩。下面就实现这个目标提出几点意见。
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续志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
要做好一个续修单位领导续修工作和编纂工作的总结,更多的是同一层次(市、辖市、区志),同一个门类在一定范围内作总结对比研究,肯定优点,找出差距,然后提出若干课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对照结合检验续志中所形成诸多方志编纂学理论,肯定其科学性部分,发现其不足之处。这既是指导续修志书之所需,又为新方志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起到启迪和奠基作用。
二、续修志书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续志与首届修志作比较,续志精品肯定为数不少。但也要仔细考查其不足之处,加以弥补,使续志记述“锦上添花”,真正成为名志。属于一般志书,要精心修订,加强编著,使之再上一个台阶,力争成为精品。不论是哪种志书,在续修中,都要下功夫研究吸取下列几个教训。
1.要更加完善篇目,突出特点。现在续志体裁,已经继承首届修志形成统一模式:大事记、概述、各专志、人物传记、附录,再加上卷首彩照、志中图表等体式。这种被人称为五大块的结构,是否尽善尽美,能否有点改革和创新呢?纵观许多续志(市、辖市、区志)篇目。或门类划分太细,或求全主次难分,能否执简驭繁,讲究突出地方性、时代性特色呢?一些续志为纠正旧志轻经济重人文的缺陷,经济部类的篇幅占全志的30%—40%,以致人文部分相对减少,是否有点矫枉过正?
2.要认真考订史实,纠谬补遗。首届志书中的“硬伤”“软伤”不少,如今的续志难免也会有,要花大气力考订史实。至于不敢实事求是进行记述的事,由于一些编纂者“忧患意识”淡薄,或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在新编续志中都是存在的,能否在续修中对“报喜怕报忧”的情况有所改变呢?
3.要尽力剔除芜杂,精简篇幅。首届编修志书中叠床架屋,堆砌资料,不能说明问题的无实用价值的记述,套话空话,流水账式的记述而不着要领的所在皆有,以致百万字上的市、辖市、区志并不鲜见。续志能否在简约篇目的同时,对资料的取舍详略上下功夫,以“致用”为准绳,择善而从,将篇幅大大压缩下去呢?
4.要强化历史研究,加深编著。方志是地情载体,“一方之全史”。宜用史家的才、识、学统摄地情,从历史的高度深入研究地情,真实著录各行各业盛衰起伏过程,是非得失的缘由,兴利除弊的症结所在,使来者有所鉴戒。续志应以此增强志书的深度和力度呢?
5.要切实讲究文体,可供诵读。人们常把方志作为一种工具书,其作用局限于备用查考,这同我们常说的志书“六字”功能大相径庭。其实作为一方全史应当拥有广泛的读者。在大力提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当代,志界宜当有所反思。除当局倡导志书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乡土教材外,续志编纂者应当多方面力求精进,如在文体上能否将记述改为著述,在行文上讲究雅言,使人乐意诵读,则志书的普及率当大为提高呢?本文所论的仅是我的一隅之见,欢迎年轻方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