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姓吴,名人鉴,字凤冈,号雨峰,武进人。早年读几年私塾,后考入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北伐战争胜利后,进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交通科学习。毕业后,入国民党第五无线电台工作。1930年11月国民军第一次发动对工农红军“围剿”前,被任江西南昌国民军第十八师中尉报务员。12月13日,在江西龙冈红军反“围剿”中被俘,旋被我军编入中央苏区红军,更名为王诤。
1931年1月6日,红军第一部电台,经他努力,在江西中央苏区架设,由他任队长。最初只是抄收一些新闻电讯和侦察敌人的情报。以后,王诤等为培养更多的电讯技术人员,举办无线电训练班,由他和同时被俘的一些技术人员当老师,为红军培养了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成立中央无线电大队,任大队长。以后,在他领导下的电台,为军第二、三次反“围剿”中及时侦悉敌军情报、夺取胜利作出了很大成绩。1931年底,王诤在瑞金出席中国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被中央授予红星奖章。不久,任新成立的通讯联络局局长。
红军在第二、三次反“围剿”胜利中,缴获大批电讯器材,电讯技术队伍逐步增大,无线电通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至1932年,湘鄂赣闽浙根据地,都已有中央派出的电台和技术人员。培训机构由训练班发展到瑞金通讯学校,到1933年学员已达1000多人,开有无线电通信、电话通信、旗语通信和司令通信等多种专业。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红军总司令部在建宁成立红军无线电总队,他任总队长,为使无线电通信有良好的器材保证,又专门创办修理装配收发报机的材料厂。
1934年,王诤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张国焘妄图分裂红军,另立中央,在这危急关头,他亲自上机发报,传达毛泽东的命令,粉碎了张国焘的反党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王诤在总司令部军委三局(通信局)担任局长兼政治委员,全面负责党政军的电信事业,在延安领导创建了通信材料厂。当时由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延安的物质条件极其困难。可他不畏艰难,把从大后方和沦陷区奔赴延安参加抗日的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分配到材料厂,鼓励和指导他们用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制通信器材。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凭着几台陈旧的机床,参照缴获日军的小型发电机,研制了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手摇发电机,接着又生产出轻便收发报机、干电池等通信器材,大大地缓解了通信设备的不足。1945年新华社的收发报机在抄收到苏联对日宣战的新闻后,及时向毛泽东主席报告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王诤在任通信局长期间,还于1940年在延安创建我国第一座红色电台,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次年,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皖南事变后,新华电台及时播送毛主席为中共中央军委草拟的《为皖南事变发展的命令和谈话》,向全国人民公开揭露顽固派反共卖国的反革命面目。
抗战胜利前夕,王诤在延安召开的各大军区通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通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通信技术队伍的建设,发展通信器材生产。会后,他向东北、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派出大批技术骨干,加强各地通信工作。以后,这些人在东北军区电信工厂参与研制、生产无线电收发报机、有线电话机、手摇发电机,在晋察冀区电信厂研制生产超短波步话机等,在解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电信工业局局长。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任军委通信部部长。面对新中国电子工业比较薄弱的状况,他继续贯彻自力更生方针,生产出自行设计的各种有线通信器材。这些器材在朝鲜著名190.8高地争夺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整个抗美援朝中,没有进口一部通信机和设备,完全用国产装备满足了通信联络的需要。
1962年,人民解放军使用地空导弹第一次击落深入大陆的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后,美国便在这种飞机上安装了对付我国地空导弹的侦察报警设备。王诤为寻求对付办法,立即找空军和导弹制导站的科技人员研究对策,提高了制导站防侦察、抗干扰能力,因而一再击落U——2型飞机,迫使这种高空侦察机不敢再来侵犯中国领空。
翌年,国家为加强电子工业建设,成立第四机械工业部,由他任部长。期间,他除重视推广民用电子工业外,还对“两弹”配套以及电子对抗、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十分重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带来的卫生通信地面站,使周恩来总理得到启发。1973年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问王诤:“这种地面站我们能不能制造?”王诤回答:“能够制造。”总理问:“要多长时间?”王诤沉思一下说:“需要3年。”总理又问:“包括不包括1973年在内?”王诤点头说:“包括在内。”事后,他全力以赴投入这项工作,同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不到3年,于1975年12月在南京建成第一套国产模拟式10米天线地面站,翌年底又在石家庄建成第一座国产数字式15米天线地面站。为我国的电子工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他先后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等。1978年不幸患癌症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