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从小喜爱摄影,1921年拍摄的《雪拥浮屠》(文笔塔)被上海《新闻报画刊》刊用。1926年拍的《归牧》,参加英国伦敦国际影展,本人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并在1931年被英国国际年刊选用。1929年,他与摄影家叶浅予、卢施福等在上海发起组织黑白影社,并担任理事。一面参与编辑《黑白影社年鉴》,一面从事摄影创作。翌年,他拍摄的《雪花冻断杏花村》,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摄影比赛中,名列第一,引起全国同业的瞩目。1932——1935年,先后有《锦树双栖》、《水纹》参加英国伦敦国际影展;《双羔》、《双鹅》、《蝉》、《牧羊》参加法国巴黎国际摄影沙龙;《报晓》参加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展览会万国影展,被编入1935年《美国摄影年刊》;《春柳》、《秋云》、《朝气》、《戏水》参加巴黎万国影展;《戒旦新声》、《风雪归程》和《双清》参加瑞士国际影展和国际摄影沙龙,其中《双清》被编入国际摄影年刊。此外,他还在国内外《柯达杂志》、《美术生活》、《中国摄影》和《中华摄影》等杂志上,发表《富春江上》、《桃花潭水》、《长松密雪》、《雪舟》、《学步》、《晨汲》、《水暖》、《夜月朦胧》、《满室生香》、《案头秋室》、《塔影凌空千里余》、《寒秋竹影》、《钓晨归来不系船》、《晴雪》、《水满清江花满山》、《几处寒鸦觅树栖》、《朱雀桥边》等许多作品。
他的作品,很多以自然风光、静物、动物、人物、花卉等为题材,取景于江南自然景色。在摄影艺术、造型的处理上,吸取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特点,使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情深意远、自然朴实、艺术风格。《飞鹰》杂志评论他的作品“具有宋元人画意”。抗日战争中,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日军占领上海后,他宁可停办黑白影社,也不愿为日伪举办摄影活动。1944年10月,《申报》社为募集汉口水灾难民救济款及清寒学生奖学金,与他商量,在《中国画苑》举办《吴中行摄影义展》,将所展收入,全部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摄影学会理事、常务理事。1962年,被选为中国摄影学会评委。1957年和1963年江苏美术馆等单位为他举办“吴中行摄影展览”、“吴中行摄影作品展览”;并先后在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巡回展出。《齐为钢帅作先锋》、《两个伙伴》、《舞姿翩翩》、《素蕊腊梅》、《江上清风》、《太湖佳味》等很多作品,被推选参加全国影展,《镇江剪绒工艺品》、《菱行鹅儿水》、《春》等作品参展结束后,被编入《中国摄影艺术选集》、《第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选》、《全国摄影作品选》。
他对摄影理论造诣也极深,先后在各种影刊上发表《静物摄影谈》、《假浮雕照片之研究》、《一座小桥摄影的布局谈》等文章。有《吴中行艺术摄影集》、《吴中行摄影艺术选辑》等作品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