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濑石,号哭芸,室名冷庵,武进人。早年就读于省立常州中学,深受吕思勉教海。中学毕业后,一度在常州任小学教员。余暇从族兄处借阅《二十四史》,废寝忘食攻读,遂产生兴趣,有志于史学,写成数万言《三国六朝史部著录考略》。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导师习明史,把梁启超所辑明末遗民、海外孤忠朱舜水语“气恒夺而不靡,志恒苦而不弛”作为座右铭,刻苦攻读。1927年毕业后,历任南开大学、大夏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三江大学等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古代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史学会理事,《学术月刊》编委等职。
他长期从事元、明、清史及中国古代土地关系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年代即对《明史稿》的来龙去脉进行认真考辨,撰有《明史稿考证》,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书为万季野所著,是王鸿绪剽窃。梁启超对此文评价很高,说:“此公案前贤虽已略发其复,然率皆微词,得此文发奸擿伏,贞文先生可暝目于九泉矣。然此益令人切齿于原稿之湮没,其罪与杀人灭尸者同科也。”
他治学涉猎面很广,除元、明、清史外,还研究哲学史、史学史、文献史、佛学、逻辑学、边疆史等。尤其对马列主义,早在30年代初,即开始学习《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对马列主义的信仰,老而弥坚。仅《资本论》一书即精读5遍以上,他边读边圈点句划,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考察、分析历史科学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写下了近60万字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更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形态的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土地关系史,多次与《资本论》的译者王亚南、郭大力等人研究《资本论》中关于地租部分的内容,并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土地关系史”这门专史课。
他治学严谨,作风朴实,指导研究生要求甚严。他常告诫学生既要虚心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又要善于独立思考,那怕是权威专家的话,也不要迷信。他在读郭沫若著的《十批判书》时,除肯定书中有许多独到见解外,也对一些牵强附会之处提出看法,并不因为郭老是史学权威而不敢表明自己的见解。他撰文,下笔十分慎重,每成一文,反复斟酌、修改,从不轻易示人,更不轻易发表。事实上,他生前发表的作品,只是著述中一小部分。他的遗著很多,有关方面正在整理,将陆续出版。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明清之际史料》《〈金史〉忠义传完颜彝战迹及年月考》、《清初奴患》、《明史抉微》、《关于东西汉学家考证中国边疆史地的态度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法则中之寄生层》、《中国农民战争组织形态》等28篇。撰有《古代土地关系史稿》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