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小学毕业后到上海习英语,后入洋行当学徒,善于社交,加入青年会后,就读于该会办的夜校。期间,结识著名导演应云卫,随应演文明戏,抨击社会黑暗。长期从事剧务工作,成为日后有名的“后勤部长”。
1925年,经同乡洪深介绍,入神州影片公司搞剧务。未几,很快掌握了洗印、剪接、放映、拍照等技能,成为多面手。1933年,到明星公司任副导演,协助陈正秋拍片。不久,被蔡楚生聘到联华影业公司搞剧务,成了蔡得心应手之人。在参加拍摄《迷途的羔羊》和《新女性影片》时,坚持7天7夜在摄影棚工作。他刻苦钻研业务,倡绘了场记表等表格,为影片的拍摄提供合理可靠的记载方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暂离影坛,和夏云瑚等组织影人剧团,到后方做抗日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后,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到重庆筹备中华剧艺社,继续当“后勤部长”,负责行政、生活剧务方面的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向国民党当局据理力争,索还联华影业公司所属的摄影场,建立昆仑影业公司。期间,还参加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等影片。
上海解放后,任上影厂制片处副处长。在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为了解决照明不足之难题,向陈毅市长请求,借到了部队探照灯,顺利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周恩来总理看了此片,赞赏他立了一功。1954年3月,调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他努力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积极抓好生产管理工作,主动帮助摄制组解决困难。因不喜欢坐办公室,常在车间或摄影棚奔忙,大家都称他“坐不住”。“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