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毕业后入上海南洋公学预科,旋考入圣约翰大学。1918年,公费赴美国留学,入华盛顿大学攻读教育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21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生院研究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史等。回国后,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任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一度担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秘书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上海市教育会会长等职,并任由上海各高校合并而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及一级教授。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三、四届政协副主席。
他对文史哲等学科具有很深的造诣,通晓英语、法语,晚年刻苦学习俄语。解放前,即开始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接受唯物史观。他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强调深入教育实践。30年代为研究民众教育,他曾创办和领导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进行各种教育实验研究。在教育理论方面,他撰写出版《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学教学》和《民众教育》等专著。还翻译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中译本名《思维与教学》)、基尔帕特里克的《教育方法原论》、博德的《教育哲学大意》、《现代教育学学说》和《教育心理学辨歧》等著名的教育学著作。在主持大学行政工作时,重视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认为办大学的理想要求,应该包括“知识的创获”、“品性的润溶”和“民族的社会的发展”。主张大学应加强基础教学,掌握坚实的、广博的基础知识,不宜过早地分专业。要培养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教育人才,他在华东师大专门创办中国教育史研究班,亲自任教,要求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生,有严格的基本训练,掌握马列主义观点和古文献资料,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和研究人才。晚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主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和《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两部著作。全书取材广博,立论精当,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教科书,另有《现代教育鸟瞰》、《英美的工人教育》、《苏联和美国的成人教育》和《欧洲的汉学》等译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