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中希,别号天放闲人,晚号谌叟,常州人。早年随父鼎彝游学湖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从武昌自强学堂肄业后,在河南公立大学堂、湖北译书局任教员、翻译。光绪二十八年寒假回常州,与蒋维乔组织常州体育会。光绪三十年,就读上海震旦学院,旋被公费派往比利时列日大学孟德菲电学院留学,获工程师学位。清宣统二年(1910),入万国电机厂任工程师,辛亥革命前夕回国。1912年,在双桂坊创办武进电话公司,任经理,开常州电话事业之先河。后任江苏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教务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京政府鉴于他求学欧洲,对那里情况比较熟悉,派他出席巴黎和会,任日内瓦国际联盟中国部秘书。1921年回国,根据在欧洲的耳闻目睹,撰成《战后欧洲游记见闻》一书,商务印书馆出版。随后,到南京电话局、电灯厂,芜湖电话局,武进电气厂任工程师。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历任武进县实业局长、武进建设局长、武进商会特别会董、武进电气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任建设局长期间,他十分重视市政建设,曾制订建设“新市区”的长远规划,在城区街巷、水陆交通、农田灌溉设施等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测绘武进全县地图,编纂《武进年鉴》。在修筑、拓建城区道路缺乏资金时,提出以“业饭佃力筑路法”解决困难,由业主出饭食,佃户出劳力。道路横跨河道,动员乡绅捐资造桥,以捐资者的名字作桥名,遂有椿庭、琢初、润之、世丰、广成等桥行世。对涉及境外交通连接,倡导召开14县建设局长会议,共商筑路办法。在他的倡导下,与各县道路筑通,初步形成苏南公路网络。
他对教育、文化事业比较重视。曾担任芳晖女子中学、武进中学、正衡中学等多所学校的主任校董。还创办武进教育研究社、壬午化学研究所。抗战胜利后,又创设常州新书社、友文印业社等。解放后,任常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一至三届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