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法名显觉,常州人。早年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常州致用精舍。从小思想新颖,颇具图新改良精神。与庄中希、杨仲达等创立常州体育会、演说会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底,经钟观光介绍,加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教育会,并与章太炎在该会创办的爱国学社同教国文。次年,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国文编辑。光绪三十年与张元济、高梦旦合编《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出版,非常畅销。接着,又合编算术、历史、地理等10余种教科书。单独编写《简明初小中国历史教科书》、《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商业》等。宣统二年(1910)编《学校管理法》,被清政府誉为“颇多经验有得之作”。
1912年应蔡元培的邀请,参加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的筹建工作,任秘书长,拟订中华民国《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规定“学堂改称学校”、“初小男女同校”、“小学废止读经”等。南北议和成功,政权北迁后,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逐日审议学校令及学校规程。由他草拟的《大中小学制方案》陆续公布施行。1913年,汪大燮任教育总长,他与汪不合,辞职南归,仍进商务印书馆工作,主持编辑中学及师范学校教科书。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发布尊孔读经的命令,在《教育杂志》上连续发表《教育大政方针私议》、《硬教育与软教育》等论文,抨击新内阁教育部篡改民国元年颁行的教育宗旨,指出所谓“尊崇孔学为道德教育之本”,不过饰一孔学假面具,以上下相蒙耳!”另外,对社会上有人提出以“硬教育”为幌子,企图恢复小学读经,进行揭露,并疾呼“硬教育”欲施诸小学则万不能行。后内阁改组,范源廉任教育总长,他应邀重进教育部任职。去北京之前,受教育部之托,与黄炎培等5人先于1917年1月到日本、菲律宾考察教育。2月回国,在京、津、沪、宁演说,然后将考察结果,由他汇编成《考察日本、菲律宾教育纪实》一书出版。9月北上任教育部参事,掌管教育法令。
1922年7月任江苏教育厅厅长。上任之前,他鉴于过去风潮的教训,公开提出4点:(1)办事全凭正理,对各方面,绝不敷衍;(2)用人以人材为标准;(3)经济公开;(4)亲自到各县观察。在任3年,他排除省各派系议员的种种纠缠,对江苏教育进行整顿。齐卢战争后,因涉嫌附齐燮元被解职。这时,东南大学正在闹学潮,校长解职去欧洲,江苏省长强令他接任东南大学校长。不久,学潮平息。北伐战争后,他息影沪上,不问世事,企图安享余年。不料后来多年积蓄的养老金被人骗走,只得再度出来工作。
他擅长哲学、佛学。早在南京、北京任职期间,就先后从师佛界,潜心研究。1929年,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教哲学、佛学。余暇撰著《中国佛教史》、《佛学纲要》、《佛学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纲要》(与杨大膺合著)等。上海被日军侵占后,他拒绝出任“教育部次长”伪职。1941年应黄炎培之聘,兼上海鸿英图书馆馆长。1942年,以“年老神衰,不能应命”为由,再次拒绝日人和伪政府的拉拢。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光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及中文系主任。1946年9月,兼上海《人文月刊》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特邀代表的身分,出席苏南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及常任副主席。1951年归里任武进文献社副社长。
其撰著还有《道教概说》、《杨墨哲学》、《宋明理学纲要》、《孔子与释迦》、《道教入门》、《因是子静坐法》、《因是子静坐法续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