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浦生,号炜士,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考取举人。初在天津北洋大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后去广西浔阳书院任山长。甲午战争后,痛感封建王朝之腐败,竭力主张维新,为广州知府龚心湛赏识,聘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旋因提倡新学,曾两次被派往日本考察学务。回国后,在广州创设两广游学预备科,自任教务长,曾为两广输送和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后“因学务卓著”,被两广总督岑春煊延为幕宾,助办文案。光绪三十年回常州。不久,出任江苏学务公所议绅兼抚署顾问。后去上海,由蒋维乔介绍入商务印书馆,编纂法政书籍。
这时学风渐开,全国正处在新教育的启蒙时期,随着外来科学文化的输入,一些科学新名词逐渐增多。他认为陈旧的《康熙字典》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欲求文化之普及,亟应创编辞书。”这一建议立即被商务印书馆经理张元济采纳,委他任字典部主任。光绪三十四年春,召集傅运森、方毅、殷维龢等五六位同仁,正式开始编纂《新字典》和《辞源》。《新字典》因有例可循,只需增加一些新字和图,比较容易,于1913年编成,全书6册,蔡元培作序。蔡对这部《字典》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于民国成立之始,得此适用之新字典,其于国民之语言及思想,不无革新之影响。”
《辞源》完成时间稍长,因为当时编这样的综合百科辞书,还属首创。编纂之初,以为二年就可完成,待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才感到“困难渐见,始知欲速不达”,其时,除了要采辑诸子百家各种典籍外,还要浏览摘录翻译进来的许多外国书籍,工作量相当浩繁。为了尽早完成这部巨著,编辑人员由“五六人增至数十人”,最后历经8年,终于从10余万卷书籍中采辑完成400万言的大辞典。
当时许多外来语正在逐渐传入我国,社会上迫切需要了解这些新的知识。他拟订的编纂原则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除了成语、掌故、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人名、物名、音乐、技术等外,还反映了许多科学、民主、政治等外来科学用语。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词书。《辞源》的问世,堪称我国百科辞书史上的一大盛事,受到社会知识界的普遍欢迎。陆在《辞源》出版后,还准备编纂一部《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但由于长期积劳,造成目疾,不能看书,改由臧励龢接任主编。1935年陆在上海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