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玑,号卓周,常州人。出身官宦家庭。早年随父在湖北治理洪涝。后被保荐为知县、知府、道员衔,一直在鄂任职,功绩突出,尤以治水为著。他初在汉口开浚塘角港,以疏主河急流,以免商船倾覆,颇获时誉。后鉴于汉口龙王庙前的江汉合流要冲的堤岸屡修屡损,汛期经常洪水外溢,改以石块驳岸加固,以防河堤决口,解决了过去水灾的隐患。以后数十年安然无恙。
清光绪十八年(1892)间,湖北发大水,襄北唐心口决堤30余丈,水深3丈,他与父亲同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之命,负责抢修。这次抗洪,任务艰巨,他与父亲亲临决口两头,指挥打桩,用沙袋堵决。特别是堵到还剩10余米时,湍急的洪流使劳工望而生畏,不敢接近。他身先士卒,腰系粗绳站在决口边上亲自抢筑,并严令,退怯者重惩,勇猛者重赏。他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率众将溃口堵住。以后,在承修武泰闸、京汉铁路南段工程,创办汉口警察局、襄理汉阳铁厂和锰矿事务等方面,也做出突出业绩。光绪三十三年被两江总督奏调江苏,负责江淮水灾赈务。辛亥革命前夕辞官回常。从此服务于地方社会事业,历任武进公善、育婴堂及寿安医局,武进公款公产处董事。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被推任武进红十字会会长,奔走救护。1922年捐资2500元,与人创办常州贫儿院(1923年9月开学),任副院长。该院专收贫苦孤儿,授以文化,教以技艺,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后创办贫民工场,配备各种生产设施,使培训者学得谋生能力。1927年6月21日,贫民工场委员会成立,他当选为常务委员。1928年,常州拓宽马路,他捐资5000元建桥,以字“琢初”命名,称琢初桥。同时还捐资在青果巷凿井,命名“琢泉”。晚年致力于常州的慈善事业。1928年10月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