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入选常州市志人物 >> 内容
吴介璋(1875——1926)
发布日期:2016-01-04  来源:《常州市志》  浏览次数:  字号:〖

  字德裕,号复初,常州人。从小聪颖好学。16岁被人聘任塾师。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激发了他的爱国之心,遂弃文从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攻读军事。光绪二十四年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助办教务。同年,陕西巡抚魏光焘到江南物色训练新军人才,被邀去主持文案及营务处帮办等,不久,升任武威新军统带,为陕西训练了一批新军人才。嗣后,清政府下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吴受江苏巡抚署邀请任督练公所提调兼征兵处提调。吴鉴于过去清兵大都为行伍出身,年龄较大,主张重新招收年龄较轻的有志青年,并改“募”为“征”,听从自愿报名。并先在常州设立征兵处,征招府属各县的乡民子弟进行训练。为了改变百姓中“好男不当兵”的狭隘观念,亲赴各县演讲,用“国不强,焉能安”的道理,激励青年报效祖国。府县乡民受其精诚感召,报名者多达千余人。以后,吴到江西任武备学堂总教练及陆军、测绘学堂总办,为江西训练了一大批新军人才,如李烈钧、熊式辉、刘峙等均出于他的门下。

  光绪三十二年吴升任江西督练公所总办。次年清政府在全国各省筹建新军、统一编号,将驻扎在江西的清军编为暂编二十七混成协,任吴为协统。武昌起义后,吴率兵于10月31日响应起义。在11月2日省议会、商会和教育会等联合公团会议上,被推选为江西都督,负责赣省光复后的军政事宜,裁撤府、道、州等旧建制。不久,驻扎在九江的前混成协五十三标“洪门会”会员植党营私,发动内讧,倡言“江苏人不宜为江西都督”,推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取代。吴孤掌难鸣,被迫离开南昌回到常州隐居。1916年出任北洋政府多伦授勋使,前往蒙古考察边防。事毕撰有《蒙古边防计划书》,建议国家集中人力财力开垦蒙古边防,收复被沙俄侵吞的外蒙古边防。可当时的北京政府根本无意顾及“蒙边计划”,吴非常失望。1917年4月,孙中山到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吴任军事参赞。不久,被李烈钧聘任参谋部总参议,曾参与“讨陈战役”。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宗昌南下常州,将商团负责治安的枪械全部缴收。吴受里人之托,与恽禹九等出面交涉,使地方财产免受损失。1926年国民革命军集师北伐,吴出任兵站总监,身历多次战役。当北伐军与孙传芳军队对峙九江时,他又被派往上海,秘密联络反孙力量,动摇孙传芳的后方阵脚,为北伐军击败孙军起了积极作用。同年11月1日吴外出活动,不慎被英美电车公司的汽车撞死,终年52岁,次年被南京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