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入选常州市志人物 >> 内容
丁甘仁(1865——1926)
发布日期:2016-01-04  来源:《常州市志》  浏览次数:  字号:〖

  名泽周,武进人。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年随马文植学医,后又求教良师多人,奠定了扎实的医术根基。曾先后在武进、无锡、苏州行医。经同乡名医巢崇山推荐,初到上海仁济善堂施诊,遂定居上海。后自行开设诊所,医术高超,播誉四方,求诊者络绎不绝。他除了为人治病,还先后招收来自南北各地的弟子达数百人。

  当时,中国缺少中医院校,中医界多以私人传授医术,且思想保守,对某些医学良方,秘而不宣。他认为这种个体授医术的方式,不能很快培养中医人才,于是毅然集资,于1916年与谢利恒等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所中医专科学校(后改为上海中医学院),学制为4年,招收高中毕业和同等学历者进校就读,讲授中医学史、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学、脉学、儿科学、温病学、方剂学、妇科学、外科学等。随后发起创立中医学会,首次把中医界医师组织起来,相互切磋,开中医集体研究之风。发行《国医杂志》,成立江苏全省中医联合会,自任会长。接着,在校附设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开设门诊及住院部,以备学生实习之用。还创办中医女子专门学校,培养女中医。

  丁治学严谨,诊断精确,所开处方有理有法,对伤寒最推重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六经辨症为纲,认为按照六经分治准则,是分析病情,对症下药的关键。他常说中医临症有两大法门:一为《伤寒》之六经病,一为《金匮》之杂病,此两书为中医临症的主要依据,二者不可缺一。他治病,不墨守成规,不执一家之言,亦不拘于经方、时方之分,而能融会诸家之长,益以亲身临症经验,辨病审症求因,灵活施治运药,尤其擅长治湿温伤寒时症,其医德医术,为众人颂扬。丁兼精外、喉二科,旁及内、妇、儿各科。对外科的诊治,着眼于整体探源,在处方用药之际,往往内外参合,表里并重,又善于运用和胃健脾、益气托毒法,扶正祛邪而收奇效。他治疗时疫烂喉痧症,类似今称“猩红热”的传染病,亦能收到捷效。他说:“吾临床二十余年,于此症略有心得,诊治烂喉痧不下一万人次。”为此,他深入钻研时疫喉痧的治疗措施,依据温病以卫、气、营、血的辨症纲领,使用汗、吐、下、清诸疗法。他博采众长,古今合参,自订喉痧验方,有解肌透痧汤、凉营清气汤、败毒汤等8张重点验方以及喉症特效吹喉药。凡经他治疗者,多热退痧透,烂喉白腐迅速消退,得以化险为夷。

  丁乐善好施,对病者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尤其是劳苦大众前来求诊,常免收诊金,甚至赠送药物,所设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每年施药数十万剂。他热心公共福利事业,常慷慨解囊,将自己所得诊金资助学校、医院及慈善机关,如免费施药、施粥、赠棉衣、办义学、兴养老院和育婴堂。在乡里亦乐于为民众谋福利,曾先后举办武(进)丹(阳)荫沙义渡局、孟河接婴堂、孟河敬老院、通江市文社等。平时捐款修桥铺路,更无吝色。由于他在谋求社会慈善事业方面做出杰出成绩,获孙中山先生赠“博施济众”金字匾额。丁甘仁生前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喉痧症治概要》、《诊方辑要》、《丁甘仁临证一百十三法》等多种医学名著,丁逝世后其弟子将遗著编有《孟河丁甘仁医案》一书。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