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淮(?-1860),字小石,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在清咸丰八年(1858)冬任金坛县知县。
李淮不是正规仕途出身,他的官是花钱买来的(当时叫捐纳,是允许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买了个从九品的小官,后来升到同知衔(相当于现在的副市级)知县。他到金坛后,因政绩较好,不久上司调他到另外大县去任职。金坛士绅知道后,上书有关部门挽留他,得到批准,李淮便留了下来。
1860年三月,太平军集中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大营。三月二十三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部攻占溧阳,接着便分兵直扑金坛。此时,常州清军守将马德昭密书给金坛清军守将艾德胜,谓金坛城小守兵少,嘱他约同金坛的官绅军民弃城赴常州共守。艾德胜便约请李淮及金坛士坤代表,守将萧知音、周天孚等,共集于县署,商议去留。众人相顾无言,李淮说:“身处敌前,怎能不守而走!城民不下六七万,能走到哪里去?我等报国立功,正在今日。哪一个不死?死于忠义,是大幸啊!况且兵民共力,外援可待,未必立死。”
李淮虽然也有守土之责,但是他的官是买来的,他如果弃城逃走,舆论、朝廷对他的谴责、处分都不会太严厉,不会追究刑事责任,至多丢了知县这个官职罢了。李淮现在坚持守城,一方面是以忠义节烈自任,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外援,再一方面是以前有过周沐润成功守城的先例(见上篇)。
金坛众人听了李淮的话,又有上一次成功抗击太平军的榜样,便决定留守金坛不走。李淮在加强守备的同时,派人飞驰常州(两江总督何桂清驻地)、江宁(清军江南大营驻地)两地,请求派兵支援。他还亲自上街劝阻想出城避难的老百姓共同守城,除让妇幼老小可以出城投亲避难外,其余精壮留在城内,并禁止钱、米两项出城。清军得报后,分别从常州派出总兵马德昭、从镇江派出守备彭占鳌带兵来金坛增援。三月二十七日起,李世贤部猛攻金坛、激战七昼夜,金坛屹立不动。李世贤便转兵句容,参加围攻清军江南大营的战斗。
李淮等这次初战获胜,守城信心更加坚定了。谁知后来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军又一次击破江南大营,清军大溃,清军统帅和春退至浒墅关后自尽,江南大营总统制张国梁战死,太平军势如破竹,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等地相继陷落,两江总督何桂清也从常州逃往上海。金坛便成了处于太平军四面包围中的孤城。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八日(公历5月18日),李世贤部又包围了金坛。此时清军马德昭部已调他处,没有了外援,金坛守城军队和民勇只有七八千人,他们面对的是李世贤十倍于已的精锐部队,战争的艰苦和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了。
金坛孤悬敌后时,李淮曾先后派出三个人潜出敌围往常州求援,但三个人回来都说总督逃走了。李淮说他们是妄言惑众,将他们都杀了。李淮对人说:“我只是一个七品官,为国家管理一个斗大的县城,尚且死守不去。总督是封疆大吏,国家寄以东南安危之任,岂肯不战不守,暗底里逃走呢!今天不杀掉妄言之人,城守必危。”熟悉李淮的人都说他性格太朴鲁,他认为自己做得到的,比他官大的人也一定能做得到,因而始终不相信何桂清会逃跑。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李淮的权谋,他这样做是为了镇定人心。只可惜这三个人冤冤枉枉被杀。李淮还曾写了二十多封血书派人四出求援,但大多被太平军截杀,只有三封送达:一达徽州,一达宁国,一达镇江,但三地都未派援兵抵达金坛。
金坛被围期间,战况激烈,太平军多次用梯冲、挖地道等百计攻城,但都被打退,太平军死伤惨重。太平军还曾多次向城中招降,甚至提出可退兵三十里,让金坛军民撤向镇江,但李淮等知道这是陷阱,一口拒绝。此时,曾国藩湘军围困安庆正急,太平军的许多将领建议从金坛撤兵,进皖南,入江西,既可扩地获财,又可分湘军以解安庆之围。但李世贤不同意,他说:“我非与弹丸黑子较强弱也,舍去乃自贻后患。”于是与部下约定再留攻十日。十日后仍未攻下,更留十日。如是再三。
这样一来,金坛便岌岌可危了。外援不至,内部粮草将尽,没有吃的,甚至以木屑掺粥充饥;没有盐吃,便从墙砖上括硝代盐,吃得人头脚肿胀;弹药也已告罄。城内军心开始动摇起来,民勇尚可,清军动摇的比较厉害。到六月份,缒城出去投降太平军的每天都有数十人,守将也管不住了。艾德胜对李淮说:“现在粮援两绝,事情不可为了,我想率兵突围出去,更图后举,你能与我一起走吗?”李淮说:“我们走了,老百姓怎么办?救兵就要来了,请你不要考虑其他的了。”艾德胜便不再吱声。后来萧知音、周天孚又将突围出走的意图告诉李淮说:“孤城现在已非常危险,月复一月,外援不来,内难必发。我等决意各领所部会合乡绅民团,带领全城男女,冲出丹阳门,直抵镇江,去请来大兵克复此城赎罪。”李淮听后泪如雨下,忍哀扬首说:“有劳各位将军苦守一百多天了。如果外援到来,还可有所作为。请勿异议,徒乱军心民心。”萧知音等再三劝说,李淮说:“孤城,是我份内应该坚守的。现在我将印信交给各位,请代我交给朝廷,从此行止都听各位将军的,如何?”说罢便欲自尽。萧知音等急忙劝慰止之,从此不再提出走之事了。
太平军围攻金坛一百多天,终于激起守军内乱。七月十六日(公历9月1日)守城的川军与太平军沟通,杀死了周天孚,并引导太平军入城,城遂陷。李淮穿好官服坐在堂上,看到太平军进来时大骂不绝,遂被杀。艾德胜也被杀,只有萧知音突围成功,逃到了镇江。太平军进城后,对守城军民进行了疯狂的屠杀,“城中血流有声”,尸体遍地,惨不忍睹。男女老少自尽的也不下数千。“阖城七万余人,战后不足三千”。
金坛的这次坚守,是当时东南一带最壮烈的,所遭受的劫难也是最惨烈的,以致战后多年,依然大片土地荒芜,百里无炊。太平天国失败后,政府积极鼓励外地农民来此垦荒种田,由此大批苏北移民迁住金坛,这便导致了今天金坛江淮官话与吴方言并存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