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1699-1751),字静山,号崧甫,江西广昌县人,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任常州知府。
黄永年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一直隐居在广昌山中十年,博览群书,潜心钻研,学业日进。他于雍正十三年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疑狱多所平反。公暇之余,则闭门写作,怡然自得。大学士鄂尔泰和一些公卿对他很器重,纷纷推荐他为御使,黄永年对此抱平常心,不刻意追求。当时的名人方苞、陈大受、尹继善等都与其交往情重。
黄永年后升为员外郎,转刑部郎中,外出任镇江、常州知府。他为官清正,端廉简重,淡泊名利,体恤民情,颇有政声。任常州知府时,僚属问以治政之要,他说:“吾蹇钝(笨拙之意),百不如人,惟此拙诚为民之心,早夜矻矻(勤劳之意)。”境内武进县常遇干旱,百姓深受其害,他率领乡民作堰灌田数十处,修筑德胜港,开渠长达百里,灌田二十余万亩,“岁获遂倍,民受其利”。后因为得罪总督而去官。
黄永年是清代文学家,他一生好学深思,治学严谨,读书讲究学以致用,为文反对矫揉造作,主张“学以适用为贵”;言之有物,经得起时间考验。他认为:“文章不当者有五:一为苟作,二为徇物,三为欺心,四为蛊俗,五为以炫奇示人。”他工诗和古文,著有《希贤编》、《黄静山集》、《奉使集》、《春秋四传异同辨》、《嵩甫文稿》、《南庄类稿》、《白云诗钞》、《静山日记》等流行于世。
(见《百度百科》黄永年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