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地方官 >> 内容
赵钖礼
发布日期:2015-03-02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赵钖礼(1696-1751),字叔叙,号容庵,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在清乾隆二年(1736)十月任武进县知县。
  
  赵钖礼于雍正八年(1730)考中进士,历任湖北竹山知县、监利知县、宜兴知县、武进知县、泰州知州、太仓知州、苏州知府、安庆知府、常(州)镇(江)道、淮(安)徐(州)道等。
  
  赵钖礼胆魄很大,敢作敢为,在竹山县时,新官上任照例要到文庙和城隍庙祭祀。赵钖礼去祭祀完后,手下人说:“还有一座庙,你也要去拜拜。”赵钖礼去一看,庙里供奉着三个人,个个道貌岸然,穿着王爷服饰。问问老百姓供奉的是什么人,没有人能回答得出。赵钖礼回去查档案资料,档案也没有任何记载。赵钖礼便认定这是一所“淫祠”,下令拆掉。手下人连忙劝阻说:“这座庙已存在多年,神仙很灵验,拆了是要受灾祸的。”没有人敢去拆。赵钖礼大怒,说:“有灾祸由我承担。”便大踏步走进庙里,将神像拖出来打碎,将庙改成了关帝庙。结果也没有什么灾祸发生。后来从其他地方得知庙里原来供奉的是陈友谅兄弟。
  
  他在任宜兴知县时,城中有座圣王庙,谣传所塑张士诚像会显灵,能移人祸福。每到庙会时,举城若狂,非常劳民伤财。赵钖礼遂亲入庙,手毁神像,将其丢到河中。自此,淫祠绝迹。
  
  赵钖礼任武进知县时,查捕盗贼,反复核究冤错之案,不使百姓蒙冤。如“有老尼夜碎首死,两幼尼逃。获之,供称,盗即伊父。拘父至,察其貌,非杀人者,贷之。寻得真盗”。丹阳县有一个巡兵淹死在河中,刚好武进县民陶洪如等七人舟过其地,丹阳知县便将他们抓起来,说他们就是杀人犯。赵钖礼亲自找上级,为他们申诉辩诬,解脱了他们。“其他平反尤多”。
  
  赵钖礼政绩比较突出,且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在宜兴时,“值岁歉,捐俸设粥厂以赈饥民”;在武进时,疏浚南通河、藻江河等;在太仓时,抢修海塘;在苏州时,为明末忠烈双全的苏州巡抚张国维重建祠祭祀;在安庆时,捐俸建立怀宁“育婴堂”,从经济上资助穷人,促其养育女婴;任常镇道时,兼理关钞,采取措施方便商人等等。当时苏州、安庆分别是江苏、安徽省会,“钖礼率吏以清,御繁以简,暇则与士论文”。他说:“民富则难于整齐,当以威克爱;民穷则难于安揖,当以爱克威”,时以为名言。赵钖礼后因病回里,五十五岁去世。
  
  (见《武进阳湖合志》,《光绪兰溪县志》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