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地方官 >> 内容
殷元福
发布日期:2015-03-02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殷元福(1662-1726),字梦五,卫辉府新乡(今河南新乡)人,在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武进知县。
  
  殷元福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来担任过广西柳城、融县和江苏无锡、武进知县前后共二十年。他“倡农业,兴水利,办教育,正民风,政绩卓著,受民爱戴”。但具体事迹不详。他有一些故事流传:
  
  殷元福参加京城科考时,住在招商旅馆,对门一个旅店住的是洛阳来的举子。当时参加科考的人都有一个习惯:为了广交朋友,在自己住处的门外都挂有号灯,上写自己的家乡、姓名,以待朋友上门。洛阳举子比较骄傲,在号灯上大书“洛阳才子”四个字,殷元福知道后,便也在自己的号灯上写上“新乡才子”四个字。洛阳举子见了,又将自己号灯上改写成“天下才子数洛阳”七个字,殷元福不买账,便在自己号灯上写下“推倒洛阳数新乡”七个字。洛阳举子不服,第二天便找上门来要求比试学问,提出:“《四书》、《五经》大家都已烂熟,不如我们各自把六十年来的黄历背诵一下怎么样?”殷元福本来不会背黄历,但他记忆力极强,便请洛阳举子先背。洛阳举子刚背完,殷元福已全部记住,便也非常流利地背了一遍,一字不差,众人都大声喝彩。洛阳举子又将黄历从尾到头倒背了一遍,殷元福马上也倒背一遍。两人还是不分高下。洛阳举子还要比,殷元福说:“那么我们就将黄历横着背(当时书写格式是竖式的)、斜着背,怎么样?”说完他便将六十年黄历横着、斜着各背一遍,竟然一字不差,在场举子们无不拍手叫绝。洛阳举子背不出,只得服输,回去便摘下了“天下才子数洛阳”的号灯。
  
  后来又一年,殷元福奉旨到江南当主考官,选拔人才。江南当时读书风气很浓,是人文荟萃之地,有些人看不起江北来的殷元福。有人送来一联求对,打开一看,上写“江南多才子”,殷元福不假思索,信手便写“江北一圣人”。来人又将上联改成“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殷元福便把下联加成“江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来者不解,殷元福说:“孔子家在江北曲阜,江南、江北都是同一个天地,我们都是孔子的门生。”来者才服了气。到学生考试前,大家还议论纷纷,有人说江北来的考官,恐怕只会出些“学而时习之”之类比较容易的题目。殷元福听后不动声色,只是微微一笑。到第一场考试时,考题一公布,正是“学而时习之”。考生们都觉得这太容易了,都早早做完题缴卷了。第二场开考,文题又是“学而时习之”,因不好“炒冷饭”,要有新意,众生都犯难了,拼命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勉强考完缴卷。第三场开考,结果题目又是“学而时习之”,大家都傻了眼,不少人便发挥不出来了。三场考完,众考生又懊丧又气愤,私下议论说,主考官只会出“学而时习之”,他本人也未必能连做三篇。殷元福听到后,便将众考生召来,挥笔一连写出九篇“学而时习之”,篇篇有新的角度、新的立意,风格各异,字字珠玑。众考生大为叹服,赞赏不已。众人便请他登楼赋诗,殷元福随口便吟:“殷梦五来登高楼,十二栏杆挂斗牛。莫非浮云暂蔽日,压倒九江十八州。”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其中肯定有虚构、夸张的成分,如奉旨当主考选拔人才,不可能三场考试都是同一个题目;也不可能当众高吟“莫非浮云暂蔽日,压倒九江十八州”这样非常自负且含有牢骚的诗句。但他诗书兼擅,是当时的一位饱学名士却是真的。他与畅俊、郭彪被誉为清代“新乡三绝”(畅“字”、郭“画”、殷“文章”)。晚年他在杭州主持当时很有名的敷文书院,很受士子们的推崇。因为殷元福崇奉程朱理学,自认为是朱子思想的继承人,朱熹曾主持过白鹿洞书院,人们便将杭州敷文书院称作“小白鹿洞书院”,将殷元福称作“小白鹿洞洞主”。殷元福著有《寓理集》、《知非草》、《侵鸣集》等。
  
  (见《百度百科》殷元福条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