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地方官 >> 内容
孙振先
发布日期:2015-02-28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孙振先,字光裕,泗州(今安徽泗县)人,在清顺治二年(1645)时任武进知县。
  
  顺治二年二月,清廷命豫亲王多铎率师进军江南,五月,多铎入南京,南明弘光小朝廷灭亡。此后,常州及属下武进、江阴等县相继降清,多铎承制任命宗灏为常州知府,孙振先为武进知县,方亨为江阴知县。
  
  不久,清廷命令各地士民一律剃发,江阴吏民不从。闰六月一日,方亨将常州府发来的严令剃发的文书四处张贴,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类的话,江阴士民更加愤怒,全城鼎沸。方亨见士民不从,便秘密报告常州府请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江阴士民揭竿而起,擒住方亨(后杀掉),推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陈明遇为首,后改推前江阴典史阎应元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正式反清,开始了近三个月的悲壮激烈、可歌可泣的守城战斗。
  
  宗灏听说江阴起事后,以为容易对付,只派三百兵丁前往镇压,结果闰六月初五日被江阴义民全数歼灭于秦望山下。宗灏这才慌了手脚,连忙向清军求援。多铎先派刘良栋(此人原是南明将军,后降清)带重兵攻打江阴,但久攻不下。多铎极为震怒,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此后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汉兵共二十万,并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自己则带兵进驻常州督攻。
  
  此时常州城内也人心不稳,一方面是受江阴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宗灏的严酷统治,导致“人心汹汹”。宗灏,字开先,是北宋著名抗金将领宗泽的十九代孙,工书画,善山水。宗家上代原本住在兴化,是“灶户”(煮盐)出身,靠盐业贸易发达起来,后举家迁往扬州,到晚明时宗家在扬州已很有名气。宗灏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中进士。这一年扬州考中的进士共有六名,其他五人的事迹在后来的扬州地方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唯独宗灏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可见扬州人对宗灏的所作所为是很鄙视的。明末宗灏还正在扬州,不知怎么投到清军中去了。清军攻陷扬州,史可法殉难,清军屠城十日。扬州街上的血迹还未干,宗灏便急匆匆地跨过长江,到常州来任新朝的第一任知府了。他为人“贪狠阴鸷”,来常后不做好事,“缙绅富民中以蜚语,立置死,籍其家不可胜计”。引起百姓怨愤,人心摇动。宗灏害怕了,恰好此时多铎率军进驻常州,宗灏喜曰:“可以行吾志矣。”为了压服常州士民,也为了掩饰自己在江阴的败状,他赶到多铎处,要求清军在常州屠城,危言耸听地说:“常民乱萌已形,不速屠,民且立叛。”
  
  文人无耻,凶残时比武人更为可怕,宗灏便是一例!其实当时常州受江阴影响会有一些,但说全城会叛乱则明显是胡说。多铎听信了宗灏的话,“已勒兵”,就是已部署好军队,准备对常州屠城。在这非常危急的关头,武进知县孙振先赶到多铎处,“急入力争,磕头出血,以一家保全城不反”。宗灏等也在场,他还狐假虎威地大怒,挥刀威胁孙振先。“左右鞭笞乱下”,打得孙振先遍体鳞伤,血肉淋漓,但“振先伏地无异词”。这时,在旁边的前明朝常州知府郭佳胤、都督冯可宗也都出来说孙振先说的是对的。多铎总算回转心意,撤销了屠城的命令。
  
  事后,常州数万士民到县署感谢孙振先,“振先解带示人,血淋漓,伤遍肢体”。宗灏恼羞成怒,不久便将孙振先排斥到其他地方去了。
  
  孙振先于非常危急的关头,冒死进谏,救了常州城数万士民的性命,这种大恩大德,不但当时常州人应该没齿不忘,就是今人也应该深表敬意。他后来被当作常州名宦纪念,那是非常应该的。
  
  至于宗灏,也在顺治二年冬被调任宁夏副使,后被清廷贬至甘肃凉州任地方官十九年。他的家小不敢留在常州,也无颜留在扬州。据记载,他的儿子作为江宁府居民通过了乡试,那么他后来可能居家在江宁了。(见《武进阳湖合志》,《说扬州》,清韩琰《江阴城守纪》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