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曰韬(?-1524),字席珍,福建莆田人,正德十四年(1519)任常州府推官。
张曰韬于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后不久任常州推官。正德十四年,在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正德皇帝朱厚照便宣布御驾亲征,实际上他是想借机到南方来游山玩水。他先是到了扬州,后来停驻在南京。
朱厚照是明代最为荒唐顽劣的皇帝。他一生不以国事为重,一味沉溺于淫乐嬉戏,恣意妄为。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他先是重用太监刘瑾等,以后又宠用江彬等,把朝廷完全托付给这些奸小,以致奸佞横行,朝政混乱,社会矛盾急速激化,先后爆发了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及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明代政治自此步入衰败之途。
朱厚照南下时,江彬是他身边的第一红人。朱厚照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时,任命江彬为“威武副将军”,可见江彬权势之重。四方来的奏章,都要先报江彬才能转送朱厚照;王公贵族和大臣们都得小心侍奉江彬,见了他甚至要下跪磕头。朱厚照这次南下,又是江彬随驾。所过之地,掠夺良家妇女,随意敲榨勒索,到那里那里便如发生了一场浩劫。地方迎候、侍奉稍有一点不合江彬心意,他便命人将地方官员捆绑起来折辱打骂,以至有地方官惶急自杀的。
朱厚照出京的第二天走到涿州时,实际上已经知道宁王的叛乱已被汀赣巡抚王守仁等平定,朱宸濠已被活捉,但他仍率军浩浩荡荡地南下。停驻南京时,江彬之流唆使他继续南游苏州、浙江等地,朱厚照听了很高兴。江彬之党便仗着皇帝的名义前往开路、打前站。
常州是朱厚照南下的必经之途。老百姓听说皇帝要来,吓得纷纷想躲藏、逃走。当时常州知府和武进知县都到南京晋见皇帝去了,由张曰韬兼管府、县大印。张曰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把当地父老召来说:“江彬的党羽前来时,你们给我全力挡住,不要让他们入境。”他又把监狱里的一些囚犯放出来,又将乞丐都组织起来,让他们带了砖瓦石块赶到入境的道路口,准备抗击来人。不久,江彬之党果然骑马接连到来,却发现道路被黑压压的人群堵住了,人们都手持石块,怒目相向。常州的父老上前相告道:“常州这几年灾害不断,物力匮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你们。现在府、县的主官都不在家,只有一名张推官在看家。老百姓现在穷得一文钱都没有,不要说珍珠宝货,就是连马吃的草料我们都无法供应。”对皇帝派来的使者,不但不热情迎接,反而拒之门外,甚至想用武力抗争,这可是破天荒之事。江彬之党很恼火,但一时摸不清头脑,又见众怒难犯,也不敢贸然行事,便只好回去向江彬报告。
张曰韬此举可谓胆大包天。江彬是权焰熏天,横行无忌之徒,此时更可以“抗拒皇命”、“殴辱钦差”之类的罪名抓捕张曰韬。要是被他抓去,恐怕不死也得丢半条命。但这时刚好巡按御使巡行辖区时经过常州。巡按御使叫东郊,为人很有正义感,此前他已接到了张曰韬的报告,对江彬之流也非常痛恨,对张曰韬非常同情,他立即找到张曰韬说:“事情很危急了,江彬肯定会来抓你,你赶快逃走吧!”他让张曰韬坐自己的座船逃走,自己改乘小船在后面慢慢行驶。
不久,江彬的党羽果然大批到来,口口声声要捉拿张曰韬。听说张曰韬乘船逃走了,便也驾船急追,后来给追上了。他们看到大船上有巡按的旗号,便让其走了,却把小船拦截了下来,结果发现船上坐的是东郊。东郊假意大怒,责问拦截御使意欲何为?表示要严查此事。他尽量拖延时间,以便让张曰韬逃走。江彬的党羽见找错人了,也怕东郊将此事报告给皇帝,便说了几声“对不起”之类的话后一哄而散。张曰韬得以免祸。
朱厚照在南京盘桓一段时间后,由于大臣们的谏净,也可能游兴已尽,他没有再南巡,便起身返京了。常州老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不久,朱厚照死了,江彬之流后来也被诛杀,张曰韬终于转危为安。他被常州地方志列入“名宦传”,称其“治狱明允,爱养小民”,看来是颇有声誉的。
但张曰韬不改耿直本性,终于在“议大礼”案中枉送了性命:朱厚照死后,因其无子,地方藩王朱厚熜以从弟身份入主皇位,世称嘉靖皇帝。他要称自己的生父为皇父,有些官员附和此说。但朝廷众多官员认为这不合大礼,认为其生父只能称皇叔父,而要称正德皇帝朱厚照之父弘治皇帝为皇父,因为嘉靖皇帝是以过继给弘治皇帝的名义而登上皇位的。双方为此争论多次。到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五日,朝中官员二百余人自辰至午,跪在左顺门前,吁请朱厚熜遵从大礼。朱厚熜大怒,遣锦衣卫逮捕了其中八人。其余人便擂门大哭,声震阙庭。朱厚熜愈加愤怒,下令逮捕一百三十四人下狱,令其余八十四人姑且待罪。次日,一百八十余官员被杖打,其中十八人被打死,张曰韬便在其中,当时他任御使。这就是明代有名的“议大礼”案。张曰韬受刑当时未死,回家后因伤重去世。他死前还口述疏文弹劾朝内权奸,“天下称其名御使”。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见《明史·张曰韬传》、《武进阳湖合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