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天锡,字纯嘏,号居易,福建莆田人,在明天顺六年(1462)至成化六年(1470)任常州知府。
据明人所编《莆田卓氏族谱》、万历《贵州通志》、道光《广东通志》、广东《揭阳县志》以及《明清进士录》诸书的记载,卓天锡的大致情况如下:
卓天锡善治《诗经》,于景泰四年(1453)乡试中举,翌年考中进士,在会试中为第四名,以成绩优等位列二甲。此后,他曾任过刑部主事,再升任常州知府。
当卓天锡赴任常州时,常州旅京人士金榆、苏州籍京官陆泉等都有诗歌送行。陆泉《题赠卓侯之常州》诗云:“高节清清不染尘,东风破拂羽毛新。枝头沐得天家雨,散作毗陵万户春。”金愉的《送郡侯居易卓公赴任常州》诗中,也有“定使穷民沾德化,还教奸吏摄廉明”之句。可以推测,卓天锡在做京官时,似乎已有清廉之名。
据《武进阳湖合志》等记载,卓天锡在常州做了八年知府。他重建了府学中的明伦堂等,增盖庐舍到八十楹,还增建了尊经阁,说明他比较重视文化教育。他受命重修了奔牛上闸、魏村闸,重建了德安桥。他还聘郡人朱昱等重修《毗陵志》(书成未刻,十三年后孙仁当常州知府时,仍聘朱昱增修成志)。他于成化六年升任广东布政使右参政时,常州人士张弼、杨璠、杨理等分别作诗送别,从这些诗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卓天锡在当地的政绩和民望。杨璠的《送大参居易卓君之任广东》道:“分符十载守我常(十载是取其大数——笔者注),燕寝凝香卧昼长。万姓讴歌成美俗,九天日月换褒章。藩垣又喜迁崇秩,霖雨重看彼远方。庾岭南头瘴江上,后时来听诵甘棠。”杨理的《送大参居易卓君之任广东》道:“文章政事两驰名,藩府于今任老成。恩命忽颁双凤阙,旌旄又尚五羊城。兰陵廊外居民颂,榕树阴中侯来迎。此去旬宣应不久,朝廷停待补公卿。”可以想见,卓天锡不但政治可嘉,较得民心,而且擅长文章(前面提到的金愉送别诗中也有“文章已见传昭代”之句),但可惜目前还没有发现卓天锡的遗作。
卓天锡在广东任上三年时间,于成化十年(1474)升为贵州按察使。他在广东的情况,从佚名的《赠贵州按察使卓君赴任》一诗中可知一点端倪:“早登粉署翊皇明,历缘贤能绰有声。西晋旬宣名望重,外台显耀宠恩荣。适乘骢马程游远,载涌骊驹酒三倾。此去贵南风景好,须令六月见霜情。”
据万历《贵州通志》记载,卓天锡在贵州按察使任上也是颇有善政的,尤其是廉洁勤政这一点,达到了有口皆碑的美誉度。
卓天锡从贵州任上退休后居住到广东揭阳。他死后,被列入清乾隆《揭阳县志》的“寓贤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