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地方官 >> 内容
刘天和
发布日期:2015-02-2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刘天和(1497-1545),字养和,号松石,在明正德后期(1522年前)任过金坛知县。
  
  刘天和在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后以御使身份巡按陕西。当时镇守陕西的宦官廖堂奉诏办御用物品,想去兰州,他要刘天和同去,刘天和不肯。廖堂及其家人、同伙在陕西横行霸道,三秦百姓怨声载道,刘天和决心加以惩治。他知道宦官势力极大,知道此举自己不会有好结果,便与弟弟诀别,他关照弟弟照顾好老母亲,自己则预先准备好了囚服,然后动手抓了廖堂的家人和同伙,依法进行了制裁。果如所料,廖堂暗中向朝廷宦官头目告状,结果朝廷反而派人来逮捕了刘天和。长安(今西安)吏民近万人在刘天和的囚车前后失声痛哭相送,甚至有人撞死在车前以示抗议。廖堂之流拟在途中杀害刘天和,长安义士数十人咬臂啮血盟誓护送刘天和上京,他们与刘天和同住同行,使廖堂之流无法下手。到京后刘天和被关入锦衣卫监狱。经过一些大臣的营救,过了很久,刘天和终于被释放出狱,但被贬为金坛县丞,后任金坛知县。
  
  在金坛,刘天和见有死者贫不能葬,便修建扩大义冢,使他们有葬身之处,被称为“是儒者之政,而仁者之心也”。他“择名宦乡贤之祀,而人服其公;立彰善瘅恶之榜,而人服其当”。他还修志书,建闸坝,复龙山书院等。“士民亲其贤,乐其利,甘棠之颂,历久不衰”。刘天和此后官运亨通,历任苏州同知,湖州知府,山西提学副使,南京太常少卿,右佥都御使,陕西巡抚,右副都御使,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右都御使,兵部尚书等,成为朝廷重臣。
  
  刘天和担任右副都御使时,奉命总理河道(治水),他深入调查,浚水导渍,加固河堤,疏通了汴河等多条河流,并请免了黄河两岸的役钱,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在治水过程中,他写下《问水集》三卷,记载了他治河的方法和经验,是中国古代遗存的一部很有科学价值的治水专著,至今为水利专家推崇。
  
  刘天和最大的功绩是防边。他以前曾带兵镇压过少数民族和汉中等地的农民斗争。嘉靖十五年(1536),刘天和以兵部侍郎身份总督甘肃、陕西、山西三边军务。上任后,他严军令,储物资,广修堑壕,选练精兵,改善装备。他放弃了原有的双轮兵车,仿造了大量独轮战车,大大提高了进退的灵活性;制作了大量随车的帐蓬,使战士不至露宿荒野;又造诸火器、三眼枪等,后人多遵用之。他率军多次打败入侵的蒙古吉囊部,后在花马池给敌人以歼灭性的一击,收复了大片疆土。他因功被加为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二年(1543),刘天和乞休回家。在家他钻研医药,写了《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内记载了140余方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其也多有引用。他还著有《仲志集》、《安夏录》等。嘉靖二十四年刘天和去世,赠少保,谥庄襄。(见《明史·刘天和传》,《光绪金坛县志》,《麻城信息网·麻城名人》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