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善湘(?-1242),字清臣,是赵宋宗室成员。他的父亲追随南宋高宗逃难过长江,听说明州(今宁波)有很多知名的学者,便举家在此定居下来。赵善湘在南宋嘉定四年或五年(1211或1212)任常州知州。
赵善湘因祖辈的恩荫在朝中担任保义郎、成中郎等小官。庆元二年(1196)他考中进士后,任过金坛县丞,余姚知县,婺州通判。嘉定元年,因招安强盗有功,入朝提辖文思院,出京任无为军通判兼淮南转运判官,淮西提点刑狱,常州知州。在常州他修建了卧龙桥。后来他任湖州知州,和州知州,庐州知州兼本路安抚,镇江府知府等,后任大理少卿,集英殿修撰,大理卿兼代理刑部侍郎,宝章阁待制,沿海制置使兼建康府知府,江东安抚使等。
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因创建防江军、宁淮军及平定楚州反叛有功,进任龙图待制,仍任旧职兼江东转运副使。这时,反叛的强寇李全进犯淮东,朝廷任命赵善湘为江淮制置使,专事征伐,允许便宜行事,他成为南宋在淮东前线的最高军事统帅。
赵善湘在军事上并没有特别强的才能,但是他能重用当时归他指挥的名将赵范、赵葵两兄弟,对他们抚慰恳切,有求必应,供给周到,还派自己的几个儿子到宝应跟随赵范兄弟学习。赵范、赵葵也非常尊敬赵善湘,凡有功劳,都首推赵善湘,所有捷报,都委托赵善湘的儿子执笔起草。由于上下团结,所以能屡却强寇。赵善湘与当权丞相史弥远是亲家,所以在朝廷内也能说得上话。由于有这些优势,终于杀掉了强寇李全,翦除了宋理宗朝淮东一带的大敌。赵善湘因功升为兵部尚书兼原职,进封侯爵。后因平定福建强盗,转升江淮安抚制置使。又因收复泰州、淮安、盐城、淮阴四座城市,以及支援京湖路有功,进升端明殿学士,给予宰相待遇。又因接纳金国枢密副使的投降,收复盱眙、泗州、寿州有功,进升资政殿学士,皇帝赐给手诏和金器慰问。赵善湘九次上书要求退休,后改升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进封郡公。不久,又起用为四川宣抚使兼成都府知府,未到任,改为沿海制置使兼庆元府知府,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又多次要求退休,再次提举洞霄宫,进升观文殿学士,退休后去世。赠少师。
赵善湘仕途一直顺利。他在淮东前线时,曾被御史弹劾,皇帝亲笔批示:赵善湘有讨伐叛逆、收复城市的功劳,不予追究。他学问淹博,一生写过《春秋注解》、《周易约说》、《论语大意》等一百多卷书。(见《宋史·赵善湘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