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鹏举(1088-1165),字致远,常州金坛人,在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至十六年六月任常州知州。
宋徽宗政和年间,汤鹏举由郡学贡生赴汴京应试,考中上舍生第一名,重和元年(1118)进士及第。以后他先后在分宁、晋陵(任县丞)、当涂、绍兴、广德、饶州、江州、常州、临安、潭州、广州等地当过地方官,又任过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两浙路转运副使,司农卿等,在任颇有治绩。
他任当涂县令时,深入民间微服私访,直接掌握了不法奸商短斤缺两、克扣买主等证据,随即将奸商法办,使民心大快、买卖公平。他“听讼敏决,姓名状貌,一见辄不忘,咸以为神明”。他审理案件时,工夫主要花在察看现场和查访核实上,到案件堂讯时,早已铁证如山,所以断案干脆利落,从无差错,被人称为“良吏”。他任潭州知府兼任湖南安抚时,此前境内常闹匪患,匪徒出没无常,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搅得民无宁日。汤鹏举便深入察访调查,方知是掌管军械的官吏张亮与盗首勾结犯罪,并图谋叛乱,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将张亮一伙逮捕,绳之以法,匪徒也纷纷遁逃匿迹,终于使老百姓可以比较安定地过日子了。绍兴十六年(1146),汤鹏举任两浙路转运副使,负责镇江至临安沿线及诸县的秋粮征收。由于这是个肥差,其前任贪官都借此增税,中饱私囊,使人民苦不堪言。汤鹏举到任后力革弊政,非州县官府所征之税粮皆罢除,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而且很好地完成了秋粮和税收的征收任务,老百姓交口称颂。他任临安知府时,疏浚了西湖。他担任司农卿时,主管全国农业,大力恢复生产,动员开垦两淮荒野,为增加国家收入作出了很大贡献。
汤鹏举因不肯依附秦桧,因此被排挤出外,大部分时间任地方官。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死,宋高宗召汤鹏举还朝任殿中侍御史,后任御史中丞。因秦桧当权已久,当时朝中文武大都是秦桧党羽,汤鹏举秉正不阿,毅然上奏“请黜秦党”,“鹏举为台官凡一年半,所论皆秦桧余党,它未尝及之”,从而将秦党窜逐出朝,“一时俭党排击殆尽”,他被称为“铁面御史”。他又奏请“释放秦党所诬官员皆复旧职”,得到批准,由此忠直之士才扬眉吐气,汤鹏举也因此誉满朝野。
后来他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知枢密院事等,被封为丹阳侯。宋孝宗即位后,诏汤鹏举知贡举执掌科考,他一洗历年科举徇私之弊,所提拔多为寒峻之士,为国家物色了一大批精英之才。汤鹏举七十八岁去世,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敏肃。
当然也有人说汤鹏举不好的。绍兴十二年他任江州知州时,金人放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归宋,他“进钱三十万贯”以示祝贺,这是直接向皇帝行贿,受到了宋高宗的表扬。他知枢密院事时,效法秦桧控制台谏,被人弹劾而罢职。有一个叫郑滋的,北宋政和五年秦桧应试礼部时,他是看详官(阅卷老师),与秦有师生之谊,因而后来受到秦桧格外照顾。绍兴十七年,郑滋守平江,政事多弛,汤鹏举声言要上章按劾他。秦桧知道后,并未多说话,只是托汤带一封信给郑滋。汤鹏举看信封上写着“门下具位秦桧谨封”,这才知道郑滋与秦桧有师生之谊,便马上改变主意,奏称郑滋治郡有绩,使其由平江知府升为建康知府兼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更有人说汤鹏举本来就是秦党中人,只是后来得罪了秦桧的儿子秦熺之亲戚曹咏,最后一刻才脱离了秦党。据说,后来秦熺不堪忍受汤鹏举对其亲党的攻击,出示当年汤鹏举给秦桧父子的效忠信,“皆感恩戴德佞媚之词”。大臣叶义问说他是“秦桧党中之奸猾”。(见《金坛县志》,毕沅《续资治通鉴》,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二》,韩酋山《秦桧研究》,《宋史·叶义问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