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1035-1105),字子厚,福建浦城人,在宋熙宁二年(1069)四月起任武进县知县两年(《宋史》本传无此记载。此据《武进阳湖合志》,但姓名是章厚。这是后来的编志者为避宋光宗赵惇名讳而改的)。
章惇博学多才,性格豪放,自视颇高。他于嘉佑二年(1057)二十二岁时便考中进士,因耻于排名在其侄子章衡(状元)之下,便不就而去。后重新考取进士甲科。初任县官,因欧阳修推荐入朝任官,后被弹劾出朝复任县官,任武进知县估计就在此时。
宋神宗朝王安石秉政时,赏识章惇之才,任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协助推行新法,他成为变法的中坚分子。他先后任集贤校理,中书检正,湖北察访使,知制诰,三司使,湖州知州等官。其间,经制湖北蛮事三年余,平南北江群蛮,开湖南四府之地。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起用章惇为参知政事(副相)。是时王安石意志消沉,退居金陵,变法新政在元丰年间能够延续下去,是同章惇等坚持变法立场分不开的。他后又被弹劾出外任蔡州知州等,召回任门下侍郎。
宋哲宗即位,迁章惇知枢密院事。其时宣仁太后临朝,司马光等主政,尽罢新法,章惇力争不得而被黜出任汝州知州。元佑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不满司马光等尽罢新法的做法,明年改元为绍圣,便起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复行新法。此时章惇大权在握,便对旧党大肆报复。
章惇为人刚愎,胆子奇大。他年轻时跟苏轼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一起旅行,到了黑水谷,那里有一条深涧,深涧两侧绝壁万仞,下边湍流翻滚,涧上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惇要苏轼走过去到那边悬崖上题词,苏轼两腿发软,不敢过去。章惇若无其事地走过去,从容不迫地在石壁上写上“章惇苏轼来游”,然后神定气闲地走回来。苏轼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掌了权,肯定杀人不眨眼。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你连自己的性命都不当回事,能拿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吗?果然,章惇做了宰相之后,将党同伐异、驱逐异已的手段用到了极致。党同伐异、相互倾轧本是官场通病,在变法中,新党旧党都是这样,不过,章惇做得特别凶狠。司马光等都已死了,他要皇帝下诏掘墓鞭尸,幸好宋哲宗没同意,只把司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赐的碑文也磨平了;对元佑年间凡是支持罢免新法的,生者统统流窜,死者追贬夺谥,并祸及他们的后代,没有人能够幸免;他又提议朝廷派人到岭南去把流放的罪臣都杀掉,还好宋哲宗头脑尚清楚,说:“我要遵照祖宗留下的规矩,不杀戳大臣。”他又诬陷宣仁太后在立哲宗问题上犹豫,以激怒哲宗,企图追废宣仁太后;他又因皇后孟氏是宣仁太后所立,便诬陷孟氏搞邪门旁道,让哲宗废掉了孟后,后来哲宗很后悔,说:“章惇毁坏了我的名节。”苏轼与章惇的关系原来不错,但后来变坏了,章惇为相后,便将其贬到岭南。岭南当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尚无人有贬这么远,此时苏轼已57岁了,却被贬到岭南,明摆着就是让他不死也得脱层皮。苏轼被贬惠州时,曾做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章惇听到后,觉得苏轼活得还挺舒服,便再贬苏轼到儋州(海南)。据说,苏轼字子瞻,谪儋州,以瞻与儋字相近;苏辙字子由,谪雷州,以雷字下有田字;黄庭坚字鲁直,谪宜州,以宜字与直字相类,等等,这都是章惇的主意。这是拿有文化的人开涮,让他们受心理上的奇耻大辱,这种做法极其恶劣。他还下令天下百姓有妄言的按法律论处,给告发的人以重赏,想以此来堵塞言论,结果导致用刑越来越残酷,诬告揭发之风盛行,但仍不能阻止人们的议论。
但好景不长,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死了,宋徽宗即位,他记恨章惇曾反对自己嗣立之事,便贬章惇到岭南雷州。据说,苏轼被贬岭南经过雷州时,官府不准他居住官舍,苏轼便租民房居住。章惇知道后便说苏轼强夺民居,下令雷州官府追查,并整治私自借房给苏轼住的百姓。幸好苏轼的借据写得明明白白,此事才最后作罢。到章惇被贬雷州时,也向百姓租房住,百姓不肯,说:“以前苏公来时,你差点让我们家破人亡。现在不能借给你!”章惇没有办法。
章惇于崇宁四年(1105)病卒。宋徽宗宣和年间,曾追赠他为观文殿大学士。到宋高宗绍兴五年时,追贬他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并禁止他的子孙在朝廷做官。《宋史》将他与秦桧一样列入《奸臣传》,给他定的主要罪状是:尽复熙(宁)(元)丰旧法;黜逐元佑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太后等。这是不够公允的。章惇是坚定的变法者,王安石之后,他是新党的领袖,为继续推行变法措施竭尽全力,作出了贡献。他曾力主出兵,打败了侵扰西北边境多年的西夏,收复了一些割让的失地。而且他不以官爵私其亲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只有一个小儿子在朝廷做校书郎的小官,其余都在地方为官,没有显达的。章惇的缺点是报复性太强,行事心狠手辣不计后果,不留余地,因此得罪的人太多。他将当宰相时,其妻病重将死,对他说:“你当宰相后,希望不要报复你所仇恨的人。”但他不肯听从。 |